• 17阅读
  • 0回复

民俗文化的报春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2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民俗文化的报春花
金煦
悠扬的喜庆音乐,从一座苏州特有的石库门里飘出。门内张灯结彩,一顶耀眼的木质镂花、朱漆髹金的迎亲花轿摆在走廊正中,庭院中摆着茶担、调箱。泥塑的吹鼓手,个个栩栩如生。人们在这座优美的古典庭院中神游,领略一百年前江南水乡的婚俗。这就是刚成立的苏州民俗博物馆的婚俗厅。“婚俗厅”中陈设的喜堂、洞房都是复原式陈列,满堂的家具、服饰、挂件、供品等金碧辉煌,喜气洋洋,表现了水乡的富足和礼仪的昌盛。除婚俗厅外,还有节俗厅、食俗厅。“节俗厅”里外一片节日盛景,四时八节的诗画、灯箱、精致的彩灯、小摆设及民间艺术品,令人赞叹苏州民俗事象的丰富多彩和民间工艺水平的高超。“食俗厅”介绍苏州美食的历史渊源和精美绝伦的名菜、名点、名店及苏式厨房,在庭院中还可以品尝苏州风味小吃。
博物馆开馆一个月,观众已逾六万六千多人。它不仅引起中外游人的浓厚兴趣,也吸引了大量本地人,他们扶老携幼前来参观,重温古老温馨的乡土习俗,唤起美好的回忆,激起神奇的遐思。一个外国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好象走进一个奇妙有趣的世界”。这些在生活中已经逐渐消失的民俗事象,使人备感亲切、无限依恋。
一向被人认为“陈旧”的民俗,为什么对人心产生这么大的凝聚力?
十年浩劫对传统文化的摧残和否定,以及近些年来外来文化冲击波的影响,在群众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促使人们进行反思。人们越来越感到,要想割断千百年来传统的文化(包括民间习俗),去堆砌精神世界的空中楼阁,确乎是一件蠢事。学术界开始向社会的深层开掘,发现民俗在人民的心理结构中起着特殊作用。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将会在全国各民族范围内扩大文化覆盖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打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桎梏,重新把民俗当做历史文化现象来考察,这就打开一扇更加宽阔的大门,走向一个大文化的领域。
在历史名城苏州建城两千五百岁之际,苏州民俗博物馆真实地记录了它的乡土风情,为古城美丽的风貌,凭添一颗出土的明珠。作为一个民俗事象的实体,在苏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它是时代的产物,符合当代人们心理意向,同时也给中外游人多开了一个文化窗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辉煌大字,悬挂在进口的醒目处,含义是深沉的。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钟敬文先生给苏州民俗博物馆题词中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苏州民俗博物馆的建立,是我国民俗学界的一个喜讯,也是社会主义新文化昌明的一种表征。”目前各地民俗博物馆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也许就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振兴的朵朵耀眼的报春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