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全军各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军各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
本报讯 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在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中,为帮助老、少、边、山、穷地区的群众改变贫困面貌做出了贡献。
驻贫困地区的部队指战员在军民共建活动中了解到,有的群众对走勤劳致富道路存在思想障碍。一是安贫乐道,仅图温饱。二是缺乏改造自然环境的信心。三是缺乏商品经济观念。各部队派出近万支富民政策宣传队走进村寨,以群众一看就明、一听就懂的形式宣传党中央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文件,帮助群众树立勤劳致富观念,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增强了致富信心。
各地部队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中,积极传播致富知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以“驻地不富裕,驻军有责任”这句话教育全体指战员,所属部队在驻地建立了科技夜校、科技图书馆,协助地方政府先后培养了五万多名有文化、懂科学、会技术的新型农民,还帮助驻地办起了毛纺厂、印刷厂、综合厂,年产值达二百七十万元。山东省军区在“扎扎实实为人民办事”的思想指导下,举办了四百六十三期致富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二万三千多农民已成为种植、养殖能手,在致富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老山前线部队作战不忘扶贫,帮助战区群众利用热带有利条件发展商品经济。海军航空兵肥东场站为大别山区培养了三百多名农民医生,缓和了山区缺医少药问题。兰州军区各级人民武装部门在1986年派出六千六百多名干部,帮助陕、甘、宁老区人民致富。甘肃省平凉地区有一千三百五十户人家比较贫困,驻军组成二十一个扶贫工作组,为群众逐户制定脱贫措施,并且帮助他们掌握多种经营本领。
贫困地区多处交通闭塞的偏远地带,报纸不能按时收到,广播不能有效收听。驻这些地区的部队便建立了信息网络。据部分单位统计,1986年,老、少、边、山、穷地区仅依靠部队传递的经济信息共获利二百五十多万元。驻川北部队在1986年建立了八十六个信息站,为群众提供了一千五百多条经济信息,解决了乡办企业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驻山东沂蒙山区部队创办的《信息快报》,广泛刊登经济信息,一年中就有六百多条发挥了作用。
许多部队还向老、少、边、山、穷地区转让科技成果,帮助人民群众科学致富。1986年初,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研究所帮助山西省陵川县建起硫化厂,并且把三项科研成果转让给工厂,使这家工厂的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产值达一百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全军向贫困地区转让科技成果一千多项。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各部队还根据当地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那里的群众分忧解难。广州军区驻湘西部队捐献款项,提供木材和大量砖瓦,帮助土家族、苗族群众建起一座座新寨。国防科工委某部驻地曙光村,过去每个劳动日只有八分钱,十四年没有交过公粮。1986年在部队帮助下,实行科学种田,发展商品生产,粮食年产六十万斤,人均收入超过三百元。解放军北方给水部队指战员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乌拉特旗的一千六百多公里荒原上帮助群众找水。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十四条丰富的水带,八个自然流水区,四条古河道。纯净清甜的水流为内蒙古草原的牧业、大兴安岭的林业和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幸福。
(张秋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