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3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趋势
侯若石
八十年代以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呈相对下降趋势。西方工业国家的低速经济增长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兴趣明显减弱,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困难。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作更大努力。
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其中之一是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相对减少。这不仅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增长缓慢,而且从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来看也呈相对下降趋势。
七十年代,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其年平均额从七十年代前五年的二十八亿美元增至后五年的六十六亿美元,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2%提高到26%。进入八十年代,这种对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至1983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平均额为五百亿美元,大大超过七十年代水平,而这几年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却一再递减,1980年为一百零六亿美元,1983年减为一百零三亿美元,1984年再减为九十四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引进的直接投资占国际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下降为20%。
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是集中在少数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据经合组织统计,1981年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引进直接投资总额占全体发展中国家的44.2%,仅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香港和南朝鲜五家就占了31.6%。近两年,这一趋势未发生根本变化。1985年美国对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占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的42.4%。日本对亚洲的投资有51.3%集中于新加坡、香港、南朝鲜和我国台湾省。
此外,国际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非生产部门占的比重大,而在制造业部门比重较小。八十年代初,在西方主要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金融、贸易等占36%,农业、矿业和石油业占22%,制造业占42%。1985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投资比重仅占36.2%,日本只占29.2%。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增长很快,新增投资比重相应下降。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一半多是利润再投资。1984年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利润再投资占其投资的比重竟达69.4%。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直接投资形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后十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将大大低于七十年代的水平。
不过,世界投资分布带有不平衡的特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虽在下降,但亚太地区在其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却在上升,1975至1979年为9%,1980至1983年升至11%。近两年,这一趋势仍在加强。
国际直接投资形势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经济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为摆脱低速增长局面,西方发达国家对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美国为了刺激投资,实行了减税政策,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率。不少西方国家为缓和失业的压力,尽力挽救“夕阳工业”,对这些产业进行补贴,并提高了贸易保护程度。这些作法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国内投资,推动了它们之间的对向投资,但却使投资者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兴趣减弱。
新技术革命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投资也有不利之处。高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使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矿业和石油业的投资止步不前。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自动化,如日本用机器人组装手表的成本已低于某些人工组装手表的成本。因而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有所下降。技术的推广使西方跨国公司以技术投资代替股本投资日益普遍。他们用生产特许协议、交钥匙合同和管理合同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合营或合作生产,其资金多使用贷款,这样股份资本流入相对减少。
总之,目前国际上的游资虽然很多,但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有限,这对原来引进外资不多或债务负担较重的发展中国家将带来更多的困难。为加快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作出更大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