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优秀共产党员骆耀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4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党的生活

优秀共产党员骆耀南
一队人肩扛长枪,背负行装,常年出没在深山老林,跋涉于崇山峻岭,这是一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地质勘探“游击队”。领头人是四川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骆耀南。
1957年,骆耀南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困难时期,骆耀南毕业来到西南大小凉山地区。就在这“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的千山万壑之中,在这刚刚摆脱奴隶制不久的贫穷彝乡,骆耀南开始“打游击”了。
骆耀南在大小凉山工作了二十几个春秋,踏遍了二十几个县的山山水水。他爬过的山路可以绕地球近两圈,发现了国家急需的钴锰矿,勘查出我国一条重要锡矿带……
最后,他还和同伴一起,沿着当年游击队走过的地方探寻,预测出在覆盖层地下两百米深处,隐伏着一个大的钒钛磁铁矿体,后来勘探验证是一个有数亿吨储量的大型矿床。该区现已建设成为攀西六大钒钛磁铁矿区之一。
1975年,骆耀南在主任工程师周信国的鼓励和指导下,把新理论与攀西地质实际相结合,写出了《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纪地质特征及其与板块理论的关系》的论文,为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区域构造发展演化提供了一个先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视。骆耀南还根据自己在攀西多年的实践,运用板块新理论,大胆提出了攀西是个古裂谷的科学设想。然而,这却遭到各种非议,有人指责他“异想天开”,“浪费几百万元科研费”。面对非议,骆耀南想:“在科研的征途上,不冒三分险,哪会有创见。”骆耀南坚持“双百”方针,发表了《略论中国四川攀西裂谷——兼答质疑》,在学术上展开了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促进了裂谷理论的完善。骆耀南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从最根本的野外地质调查入手,找到了一处对解决问题有决定意义的观察点。他主动邀请有关行家和持不同意见的学者,一起到现场会诊,促成了一致的认识。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从不同学科取得了大量科学数据,为攀西裂谷说的创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界上的裂谷都是一个个“聚宝库”,裂谷研究则是打开宝库的“金钥匙”。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设计和论证,《攀西裂谷研究》于1981年正式列入了“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地矿局在攀西地质大队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专业裂谷研究队,协同全国十八个科研、院校和生产单位展开了对攀西地区的联合考察。骆耀南作为这一学科研究的带头人,调任研究队队长兼技术负责人。
有决心的人脚板比山高。骆耀南和战友们终于攀登上了古裂谷的“高峰”。去年2月,国家级评审会对攀西裂谷研究报告鉴定认为,这是国内裂谷研究的一次创举,其总成果达国际水平,某些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开拓性研究对推动攀西地区的地质找矿、经济开发和我国裂谷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此,四川攀西裂谷名扬中外。
刘经世
孙剑锐
刘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