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道德风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道德风尚
本报讯 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最近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少年儿童中进行普遍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道德风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残疾人大约有七千万,受残疾人影响的社会成员则更广泛。当前,从“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这一少年儿童经常接触、感召力较强的环节入手,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对贯彻《决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为此,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商定,从一九八七年开始,在全国少年儿童中进行以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使这一教育经常化,成为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
通知说,要把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内容列入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以及其它有关科目的教学内容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思想特点和年龄特点。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身边的人和事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要抓好教材的编写及课外辅助教育活动。
通知指出,各地中小学以及少年先锋队组织应该把这一教育活动纳入贯彻《决议》的教育安排之中。要充分发挥少年宫(家)、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创造条件使这些机构对残疾少年儿童开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