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广东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新办大专院校多设置应用专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广东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新办大专院校多设置应用专业
本报讯 记者庄永龄报道: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广东省近年来先后创办了十七所各具特色的大专院校。去年,这些新办院校共招收学生七千七百九十五人,占全省高等院校招生数的30%,使全省在校大学生数比1983年增加将近一倍。
这批新办院校所设置的九十八个专业,大部分是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应用性专业,如轻纺、食品、建筑、计算机、经济管理、政法等,还有一部分专业是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师资而设立的。这些专业的设置,提高了高等院校专业结构中应用性专业的比例,使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联系更加紧密。
广东省新办的院校多数属于专科性质,有利于改变目前存在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比例倒挂的状况。例如,1983年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中,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比例是3∶1;1986年省属院校共招生一万八千二百多人,其中专科生是一万二千八百多人,占招生数的70%,调整了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比例。
此外,这批新办院校多数分布在广州市以外的中等城市,改变过去大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状况。除广州市外,海南岛、深圳、佛山、汕头、江门、肇庆、韶关等地都有了高等院校,大学的地理布局趋于合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省经济建设的速度很快,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人才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大学毕业生和实际需要数的比例,1983年是1∶5,1985年就上升到1∶10。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据调查,198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是十二人,而广东只有八点二人;1983年,全省中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占职工总数的7.4%,低于全国10.3%的平均值。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广东省委与省政府下决心在办好原有大学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地、市办学和海外侨胞捐资兴学的积极性,创办一批具有特色的大专院校。反映了当地群众的愿望。
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为筹建广州大学,多次召开现场会,解决征地、住房等问题,三年来投资一千六百万元,建成教学大楼、实验大楼等三万多平方米。
江门市委为了创办五邑大学,三年来拨款二千多万元,在离市区近、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地区征地一千亩作为校址,现在一幢可容纳四千学生上课的四万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即将竣工,现有学生已达六百人。
肇庆地委、地区行署为西江大学征地二百亩,投资兴建校舍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学生基础课在本校上,专业课到上海、武汉等地的合同院校上,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为今后我国中等城市办高等教育提供了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