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用“双区理论”解释致癌机理 北工大戴乾圜教授创立的新理论可指导研制抗癌新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用“双区理论”解释致癌机理
北工大戴乾圜教授创立的新理论可指导研制抗癌新药
本报讯 记者李力报道:目前,美国一家著名的制药厂正在根据我国理论化学家戴乾圜教授的“双区理论”加紧研究新的抗癌药物。这对戴乾圜领导的北京工业大学癌的化学和生物工程中心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戴乾圜教授创立的“双区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已引起较大反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唐有祺、徐光宪等专家欣喜地肯定了戴乾圜这一理论的独创性。
“双区理论”是解释人类致癌机理的理论。在这一领域,法国科学家普尔曼夫妇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K区理论”,美国科学家杰林纳则在七十年代提出了“湾区理论”。戴乾圜自195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便一直致力于生命问题的研究。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前人所提出的两种理论都有较大缺陷,根据K区和湾区理论不能圆满地解释所有已知的化学致癌物质,不能设计出新的抗癌药物,进而人类在癌症面前仍然找不到更有效的武器。
戴乾圜的“双区理论”是吸收K区和湾区理论的合理成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而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内容是:当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后,生物体内的酶担当分解和氧化致癌物质的角色。在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活泼物质与遗传密码发生反应,而反应点一定是两个。如果这两个反应点之间的距离为二点八埃,遗传信息就被破坏,细胞就无法被修复,遗传密码就会出现错误信息,这个错误信息又会导致正常遗传密码出错,进而导致细胞癌变。
根据这一理论,戴乾圜发现,如果设法让上述两个反应点的距离达到八埃以上,就可防止细胞癌变。戴乾圜据此理论设计了十几种新的抗癌药,目前这些药物已经小鼠细胞试验,结果证明抗癌细胞指数超出原有抗癌药物一倍以上,并且毒性低。
但戴乾圜和他的“癌的化学和生物工程中心”条件较差,他助手不足,也缺少必要的实验条件。上述抗癌新药的试验必须再经过大动物实验进而逐步在人身上进行临床试用才能正式投产,但是戴乾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经费。戴乾圜希望他的研究工作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