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桃花扇》与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6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轶话

《桃花扇》与北京
贺海
在清代的文坛上,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传奇,不仅当时曾轰动京师,直到如今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在掌握了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
孔尚任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早年曾被康熙破格授予“国子监博士”,后又被派往淮、扬一带参加治水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遍游了扬州、南京一带,凭吊古迹,访问遗老,对南明的兴亡感受颇深。回京后,担任户部主事,但对当时的宦海生涯已无兴趣。于是在他北京的寓所海波巷“岸堂”写出了构思已久的《桃花扇》。因此,这部传奇的诞生地是在清代的京师。
孔尚任当年的寓所海波巷,在北京的宣武门外迤南,即如今的海柏胡同。当时在他的寓所附近还有一座海波寺,同时离牧马的青草官田“青厂”也相距不远。因此,在他的《燕台杂兴四十首》的一首诗中曾说:“青草官田邻马苑,海波萧寺接天街。弹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门巷是芒鞋”。如今的海柏胡同附近虽已寻不到当年的海波寺以及那牧马的官田,但前青厂、后青厂等胡同的名称一直保留到现在。
《桃花扇》曾“三易其稿”,最后完成于“己卯之六月”,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夏天。次年,他曾在寓所“岸堂”邀请好友十余人清唱过一次。在民间首演于北京最早的戏园——广和楼。当时“观众如云”,“灯池酒阑,方唏嘘而散”。可见这部传奇当时多么牵动人心!
《桃花扇》是在清朝的全国统治稳定不久以后,描述前一代亡国的历史悲剧。作者在剧中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对那些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爱国者作了热情的歌颂和宣扬。康熙四十一年,孔尚任被免职,回原籍,离开了他十余年的京师寓所,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老死于故乡曲阜石门山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