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发挥现有工程效益 不盲目追求新项目 泗水办水利重在维修配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挥现有工程效益 不盲目追求新项目
泗水办水利重在维修配套
编者按 兴修水利,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是怎么个“兴”法?各地却大有差异。有些地方的同志,不兴则已,一兴就热衷于搞大呼?,造声势,讲场面。结果是花钱买热闹,雷声大雨点小,农业后劲没增多少,难怪群众有意见。泗水、江山两县却不同。他们接受以往的教训,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注重时效,把资金和干劲都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取得了理想的效益。农民看到工没白投,钱也没有“打水漂”,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自然高。这种务实的科学态度值得提倡。
本报讯 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是盲目追求上新项目,还是从实际出发,搞好现有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发挥现有工程的效益?山东省泗水县采取了后一种做法。
泗水县地处山区,三十多年来,建成各类水利工程一千二百多处。每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开始时,有些乡镇还争着向县里报项目,准备铺新摊子,上新工程。1985年初,县委、县政府和水利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对全县水利建设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工程由于管理不善,自身老化,经济效益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80%的灌区渠系工程和30%的机电井、提水站工程配套不齐。
县委、县政府把调查分析的情况及时通报全县,并采取扶持措施,把群众兴修水利的热情,引到挖掘现有工程的效益方面来。县里决定对乡村搞大中型水利工程维修配套,支持部分物料和设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给予适当补助。一些想上新项目的单位,很快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抓现有工程维修和配套。施工中,县、乡、村层层落实责任制,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逐级签订施工及管护合同。据统计,一年多来,全县共完成维修、配套工程一百七十七处,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五万多亩。金庄乡押山庄尹城水库提水站,因井站渠不配套,兴建十多年未发挥效益。去年,在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附近村投工八千个,完成井站渠配套,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三百亩。目前,他们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又开始搞四百六十五处配套工程,今年麦收前可完工,能改善、扩大灌溉面积八万六千亩。
(郑朝凤 傅吉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