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陈村无处不飞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7
第2版(经济)
专栏:

陈村无处不飞花
本报记者 梁兆明
从14日开始,广(州)珠(海)公路线上的顺德县陈村镇路段,连绵十五华里花如海,人如潮。
这是陈村迎春花市,也是广东全省今年最早出现的迎春花市,将延续至本月28日即农历除夕之夜。花市有销售花档一千三百多个,一千二百多个品种。各种鲜花、盆果、盆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来自台湾的红梅茶花、白梅茶花,还有异国名花郁金香、康乃馨、孔雀东叶等品种。
陈村无处不飞花,并非夸张。全区有集体、个体大小花场八百多个,花卉种植面积达六千多亩,品种一千二百多个。一万零九百多农户中,就有八千多户以种花为业。去年,集体和个体种花的收入超过二千二百万元,出口创汇超过五百万港元。陈村花卉研究所经营的五千一百平方米的全天候“绿色工厂”,去年引进了一条花卉生产线,投产不到三个月,已有十五万株剑兰、七千盆郁金香等大量花卉上市。
弼教乡是名不虚传的“百花乡”,不但四野万紫千红,而且村庄农家也是花团锦簇。种花致富的花农黄明,一家六口住着一座三百多平方米面积的四层新楼房。楼前屋后、房顶阳台栽种的珍贵花木,不下三千盆,连装饰厅堂墙壁的彩瓷图案上,都是朵朵大红花。
赤花乡花农冯彬栽培的朱砂桔,一株挂果四千多个。弼教乡花农黄忠培育的代代果,一树挂果一百八十个,个个硕大金黄。这些种花能手被群众誉为“花王”、“果王”,他们的杰作在花市上争妍斗丽,令人叹为观止。
陈村地区种花业源远流长。二千一百多年前,陈村地名叫龙津,每年都有花卉进贡汉朝廷。从清朝中叶起,就出现了“户以花为业,村以花出名”的盛景。陈村现在还有一批千蕾宫粉茶花、五彩皇后茶花和榆树、九里香、苏铁树,花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是清朝名贵花木中的“遗民”。
“名花招来天下客,艳卉带起百业兴”。一年来参观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达十多万人次。美丽的花乡引起了不少客商的投资兴趣。区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起风扇、塑料、合金铝型材等八大产品。花卉业和工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