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风波”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7
第2版(经济)
专栏:

“风波”之后
本报记者 江夏
前不久,本报曾刊登《重现的风波》一文,对民航三一九四航班客机机组人员同乘客争吵提出批评。批评后的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报道发表后,总局领导同志亲自听取民航广州和北京管理局负责人的汇报,并指示要认真严肃对待报纸批评。文章见报后第四天,民航广州管理局派出宣传处长和第六飞行大队副政委来报社交谈,认为这一批评是客观的,表示诚恳接受。广州局还把报纸材料复印,发给全飞行大队人手一份。通过讨论,许多人进一步明确了要树立乘客第一观念、竞争观念、整体观念和接受旅客监督观念。
民航北京管理局曾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针对批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整顿。北京管理局局长王再兴来报社谈到,这篇批评促进了他们系统正在进行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他们根据批评,已经落实了改进措施,如为避免划错机上座号,重新审查制定了各种型号客机留座图等。还举一反三,抓好工作中薄弱环节,如严格售票制度,着手改造行李传送系统,调整劳动组织等。现在,为方便旅客,已经在候机大厅和卫星厅分别设立了主任服务员,做好接待、询问工作。
在民航北京管理局岁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副局长王锡爵对提高民航管理水平充满信心,他风趣地用三句话概括了所要追求的目标:“随时买票随时有,按时起飞按时到,空中地面一样好。”这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沿着改革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民航广州和北京管理局在接受报纸批评的同时,也诚恳地提出了客户给予理解与合作的愿望。对此,记者凭耳闻目睹,亦有同感。例如乘客随身携带物品超重(规定不得超过五公斤)的现象就比较普遍。东西多了,行旅架上、座位下都塞得满满的,有时影响别的乘客。要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乘客自觉维护秩序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愿广大乘客在享受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都能成为一名文明乘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