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利益攸关 立场相悖 矛盾难解 美欧贸易谈判未达成协议 双方大搞关税战美攻欧守 共同体紧急磋商寻求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7
第7版(国际)
专栏:

利益攸关 立场相悖 矛盾难解
美欧贸易谈判未达成协议
双方大搞关税战美攻欧守 共同体紧急磋商寻求对策
本报布鲁塞尔一月二十六日电(记者魏崴)本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欧美农产品贸易谈判未达成协议。今天,共同体理事会正为此进行紧急磋商。看来,眼下谈判解决纠纷的希望,微乎其微。
这场“玉米战”酝酿一年多了,双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原则立场大相径庭。欧洲一方认为,西班牙加入共同体后,虽然给美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损失,但也给其工业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应从贸易总体上权衡利弊。美国认为,西班牙减少工业产品进口税收,要待多年后才能实现,而且,届时欧洲共同体的工业产品可以免税进入西班牙市场。所谓从工业产品出口中捞回损失,是靠不住的。农产品出口的损失,就在眼前。美不能为共同体扩大而付出代价。在哪里损失了,就在哪里找回来。
其次是具体算法差别太远。共同体结算,西班牙市场每年可容纳三百二十万吨玉米的进口,其中一半可以从非成员国进口。在进口四年中,“保证”让美国每年向那里出口一百万吨就算到顶了。但美国估计,西班牙每年允许进口四百四十万吨,仅让美国出口一百万吨是“绝对不够的”,得“保证”二百六十万吨才行。
近一个月来,欧美贸易战的发展,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关税对关税。以往,大西洋两岸的贸易伙伴打钢铁战,面粉战,多是以补贴为武器,即对方在给自己产品实行补贴的同时,攻击对方的补贴。这一回,里根政府首先把从共同体国家进口的一些农产品的关税由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二百。共同体也针锋相对,决定对至今免税进口的美国饲料和只收百分之十六关税的大米,每吨增收四十二至五十五欧洲货币单位。玉米战实际是关税战,更加露骨的贸易保护主义。
二是美攻欧守。美国面临严重农业危机,贸易赤字又高达一千七百亿美元,在此情况下,不能对失去西班牙市场熟视无睹。决定采取报复措施,扬言一月三十日的期限不能再延长,无谈判可言。总之,美国的态度强硬,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共同体虽然说要以牙还牙,但还有所保留,尤其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十二国要统一步调,颇不容易。这场由西班牙进入共同体引起的风波,与西班牙本身利害关系不大,倒是法国首当其冲遭到报复。因为,处于美国关税打击下的农产品中,法国的占百分之四十七以上。其次是英国和意大利,各占百分之十七左右。而共同体的反报复措施,却使联邦德国和荷兰遭殃。美国的玉米饲料,有五分之四是在这两国市场上销售的。
此外,这场贸易战又是在美元猛跌,欧洲货币体系在进行第十一次调整后依然动荡不稳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之共同体的贸易出超高达一百五十亿美元,使共同体在美国之前,既要显得团结一致,又得谨慎从事。从更大的方面看,玉米战又是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举行新的一轮谈判之前发生的。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美在处理纠纷时,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市场势必造成不利影响。
以往的欧美贸易战,双方都是在最后关头,找到一个彼此能免强接受的方案。这次谈判之门虽未关上,但情况要复杂得多了。(附图片)
欧洲共同体与美国的贸易谈判24日在华盛顿破裂后,美国代表(左二)向记者介绍情况。
本报电视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