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为集体企业广纳科技人才 贵阳市乌当区保证招聘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2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为集体企业广纳科技人才
贵阳市乌当区保证招聘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
本报讯 记者潘帝都报道: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采取措施,为集体企业广纳科技人才。
怎样使一些在国营企业闲置的科技人才,合理流向科技人才匮乏的集体企业?乌当区于1984年明确地作出决定:凡是自愿调到集体企业的国家科技干部,其行政关系、人事档案均保留在区人事局,国家科技干部身份不变;如以后遇到集体企业倒闭,或者本人想再回国营单位,就由区人事局负责联系,分配到国营单位。这个决定,给自愿流向集体企业的科技干部吃了“定心丸”,很快就吸引了省内外一批国家科技干部来到集体企业。仅新天实业公司一家,就从省内外招聘了十五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干部。
乌当区各集体企业本着专业对口、量才使用的原则,分别给招聘来的国家科技干部安排了适合各自专长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五十年代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孙德泉,原是青海省铝厂的副总工程师兼设计管理处处长,在去年自愿调到新天实业公司。公司分配他担任一个分公司的经理。他多才多艺,又富有经济头脑。今年贵阳友谊公司大楼外层装修工程公开招标,他迅速拿出合理方案,击败了其它二十六家竞争对手而中标。在他的具体组织和指挥下,从设计图纸到施工、完工,仅用四十七天时间,质量符合要求,获得了用户的好评。今年这个公司共完成了十七个建筑设计项目,获利十多万元。对此,他很有感触地说:“集体企业婆婆少,干起来心情也舒畅。”
到目前为止,自愿到乌当区集体企业工作、保留国家科技干部身份的共有三十三人。他们大多已成为集体企业的骨干,有的分别还担任了厂长、经理等领导职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