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县政府管理和协调经济的能力增强 牟平县加工出口创汇超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2
第2版(经济)
专栏:

县政府管理和协调经济的能力增强
牟平县加工出口创汇超亿元
本报讯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东省牟平县统一协调各方力量,发挥本地优势,以外贸挑“龙头”,突出“工”字,变原料出口为加工增值出口,提高了创汇能力。全县外贸收购额在1985年比上年增长50%的基础上,1986年又翻了一番,达到一亿多元,带动了全县城乡经济向“贸工农”型发展。
在开拓“贸工农”商品经济中,牟平县着力于解决一系列矛盾,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县委、县政府统一指挥,主要领导亲自抓。他们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本县经济特点,了解市场信息和企业经营水平;向省市汇报工作、联系业务、协调各业关系,落实各项政策。县政府还把外贸、财政、税务、工商、二轻、粮食、水产等九个部门统为一体,协调了上下左右的关系。二是分层次专业负责。县政府以指令性计划,把1986年出口商品指标,分解到全县十七个乡镇、三十多个业务公司和出口企业,并相应地落实了责、权、利紧密结合的责任制。粮食局在花生欠收的情况下,由局长带领业务人员开辟新货源,弥补了缺口。三是落实外贸政策。针对一些出口项目生意不够稳定、价格不够平衡等问题,牟平县制定并落实了出口奖售、信贷优先、税收优惠、外汇留成等一系列政策,保证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各行各业支援外贸的积极性。县水产部门顶住了社会上的哄抬抢购风,宁可少挣钱,把四百七十吨对虾全部交售出口。四是积极促进工贸联营,发展专业骨干企业。全县工贸联营企业在原有两处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到十处。工贸联营拧成一股劲,利益均沾。外贸部门有了可靠的货源;出口厂家的原料、销路、资金都有保证,引进设备技术优先。
1986年,全县出口创汇能力增长快、产品质量好。联营企业生产的抽纱、旅游鞋、挂锁、丝毯、花生食品等六种产品,分别荣获国家银质奖或部优、省优称号。在骨干企业带动下,全县出口厂家已发展到二十九处,出口产品由上年三十六个增加到七十三个,畅销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加工增值产品和工业品在全县出口商品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5%上升到75%。全县外贸收购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八分之一。
(曲怀生 王兆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