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攻守之间——湘粤交界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2
第2版(经济)
专栏:通讯

攻守之间
——湘粤交界纪行之二
新华社记者 张春保 陈雅妮
在湘粤两省交界处,有一个叫三江口的交通要道。很难统计,每天有多少物资通过这个要道。如今,那种明显的关、卡、堵是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但是,沿边境一路走来,却听到许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湘南有的县农民制杂交稻种有经验,每亩产量可达一百五十到二百公斤,运到广东销售,一亩田的收入可搞到六百到八百元。当地粮食部门为了防止农民种粮兴趣向制种转移,采取低价收购、限制自销的办法,使制种的农民吃了苦头,光是桂东一个县就积压杂交种二百五十多万公斤。
广东是湖南煤炭的传统销售市场。1985年湖南一纸公文,大幅度提高煤炭销售价格。广东拒绝接受这个价格,转而向山西、河北调煤,湘煤以质次价高被挤出广东市场。煤炭大量积压,郴州一些以煤炭销售为财政支柱的县发生危机。
湘南是有色金属之乡,农民有采矿选矿的传统生产习惯和技能,但矿砂的经营是由有色金属总公司统管,农民无权自销,只能按有色金属公司的价格交售。数以万计以矿为业的农民只得偷偷将矿砂运往韶关,以图卖个好价钱。
引起此类故事的商品还有烤烟、化肥、粮食、生猪等等。这里的人们把这些戏称为“贸易之战”。贸易之战也好,商业竞争也好,看起来,总的态势是韶关为攻、郴州为守。韶关以其市场容量大、价格灵活而处于主动地位;郴州则既依赖于对方市场,又在许多方面采取防范的策略。在通往韶关的各个路口都设有检查站,货源不紧张,作为一般的税收和疫情检查;稍有风声,工商局的同志就得奉命把守。内地的门总是半开半掩着。
细观各种明关暗卡,不难发现都是有一个“统”字在作怪。郴州地区可供流通的商品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少,地方上为了保证国家计划和本地市场的供应,“统”是最便当的办法;国家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和自身的经济利益,也觉得“统”起来省事。这一统,就触犯了一大批商品生产者——农民和乡镇企业的利益。如果在内地,或许矛盾还不会太尖锐。在边境,市场相连,价格差异大,利害关系就看得特别清楚。到头来,要么是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要么就是防不胜防,再多的关卡,也挡不住“货往贵处流”的趋势。
在边境的流通上,有的地方,有的品种曾一度出现“倒流”的现象。例如,向来是由湘南汝城流往粤北仁化、乐昌的鲜鱼、鸡蛋、蔬菜,因为商品量和价格的变化,反而由乐昌、仁化向汝城、桂东流。这个信号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深思。他们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叫做“越穷越统,越统越穷”。商品量越少,越不敢放开;而越不放开,商品生产就越不发展。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