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笑迎书记进农家——行唐县恢复干部下乡吃“派饭”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2
第2版(经济)
专栏:

笑迎书记进农家
——行唐县恢复干部下乡吃“派饭”记事
谷兰芳
河北行唐县的干部下乡又开始吃“派饭”啦!这件本来不新的“新鲜事”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此我专门访问了县委书记张荣同志。
刚从乡下回来的张荣同志告诉我,行唐县干部恢复在群众家吃“派饭”,是从1984年冬天开始的。这年初冬的一天,张荣到一个偏僻山村搞调查,偶尔在群众家吃了顿饭。户主是位六十开外的老汉,他笑眯眯地问张荣:“这些年,乡干部也难得在我们庄户人家落落脚,你‘县太爷’咋想起到俺百姓家吃饭的?”张荣一边吃饭,一边和老汉唠起了干部下乡的事。老汉生气地说:“干部下乡,除去催税收费、处理纠纷,谁往老百姓家走?!”这件事对张荣触动很大,他感到,在群众家吃顿饭,事情虽小,但这是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一个好途径。在县常委会上,他提出了脱产干部下乡吃“百家饭”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县委在给全县干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四点要求:干部下乡尽量少在乡机关吃饭;一般不在村干部家吃饭;现场办公和集体调查研究也都要吃“派饭”;按规定交钱、交粮票。1985年以来,县委九名常委下乡,共到八百多户群众家吃过“派饭”,交了大批农民朋友。县委领导带头,县、乡干部也都跟着学,去年一年,全县五十六名乡党委书记、乡长在两千八百多户农民家里吃过“派饭”。
谈到干部下乡吃“派饭”的好处,张荣同志结合切身实践说,干部吃百家饭,不仅能体察民情,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能从群众中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例如:多年来,这个县的林牧关系一直不顺,一说造林就杀羊,一说抓牧又砍树。一次,张荣和副县长阎昌海同志一起到东彩庄村调查,在荒山承包大户刘玉民家吃饭。刘玉民领他们看了自己包的两千多亩荒山和饲养的一百多只羊。只见山上幼树成林,山坡羊儿成群。两位县委领导向刘玉民请教林羊兼顾的“诀窍”,他说:“羊是我养的,树是我栽的,羊、树都是自己的,谁肯白白糟踏?”一席话,使他们恍然大悟:所谓林牧矛盾,说到底,是林牧经营者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利益统一了,矛盾也就好解决了。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了荒山承包大户与养羊大户“两户合一”和幼林封山、成林放牧、轮封轮放、春封冬放、半封半放等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促进了林牧协调发展。现在,全县奶山羊发展到四万多只,造林面积达三十四万亩,成为省林业先进县和全国奶山羊基地县。
县委领导同志下乡吃派饭,还可以及时摸准乡、村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基层政权和党的建设。和老乡围坐一桌,边吃边谈,架子没了,心贴近了,群众愿说心里话,敢说在公开场合不敢说的话,这能摸到“汇报”中没有的实情。两年来,县委根据群众在饭桌上提供的线索和反映的情况,调整了两个软弱涣散的乡领导班子,查处了十七个犯有严重以权谋私等错误的乡领导干部,促进了乡级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党风的好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