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藏学探宝者罗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学界新秀

藏学探宝者罗炤
杲文川
罗炤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安徽金寨县人,1943年11月生于河南南阳市。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某林场当过三年伐木工人,后改任中小学教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佛学专业,为任继愈教授的研究生。1979年至1986年共发表论文十篇,整理前辈学者遗著或未刊论著共五十五万字,写出内部重要科研论著和调查报告二十余万字。1986年初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织通报表彰。
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而未被发掘的、具有巨大文化价值的西藏文化典籍又是极其珍贵的宝中之宝。由于气候、交通、语言等复杂的原因,这座宝藏至今是个“迷宫”,人们还不知道打开它的“金钥匙”在哪里。
1983年,四十岁的助理研究员罗炤以勇敢探索的精神,在亘古雪山上趟开了寻找“金钥匙”的艰辛道路。
他是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1971年6月,他读了陈伯达有关谭嗣同的文章,感到这个所谓“大理论家”的学问并不扎实,文中错处不少。于是,他开始研究谭嗣同的思想。罗炤发现:许多学者因对佛学研究不够,对谭嗣同的思想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此,罗炤又开始研究佛学,而因明学是佛学中很难掌握的一部分,他在因明学上花了极大的功夫。考入研究生院佛学专业后,他以更大的热情潜心学习,不久,三万五千字的《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发表了。他的《“真唯识量”探讨》、《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真唯识量”》等论文发表后,均受到吕澂、王森、虞愚等老专家的好评。
因明是印度关于逻辑推理的学说,是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中国古代名辩之学并列的人类古代三大逻辑思想系统之一,七世纪由唐玄奘翻译传入我国内地。十一世纪,法称的因明学说传入西藏,此后又有了很大发展。因种种历史原故,印度许多重要因明学的原文已不存在。我国西藏的因明学资料是最为丰富的。
为了学习和发掘藏传因明,已经三十九岁的罗炤住进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藏文和梵文,并申请进藏学习和研究。有人认为罗炤“自找苦吃”、“太迂”,也有人劝他不要冒这么大风险。罗炤看不惯那种在学术上急功近利“打快拳”的做法,导师任继愈先生一贯倡导踏踏实实和注重第一手材料的学风对他影响很深。他那时还两地分居,刚刚献完血,身体尚未恢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带着对事业的强烈追求,他向着那令人神往的藏学宝藏进发了,留下的是给党支部的一份充满激情的入党申请书(这份申请书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在中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罗炤在西藏的老师,是被公认为有大学问的宗教学者、西藏佛学院院长波米大喇嘛。佛经经典著作中的逻辑学知识,已达到很深奥的程度,但波米只能用藏语讲。罗炤所学的藏语,还远未达到听懂这些深奥经文的程度。一开始,波米讲的,他90%都听不懂。但他不灰心,先用录音机录下来,再一段段地听、译。山林寂刹中,青灯古佛下,罗炤每弄懂一段经文,就象是攀上了一层台阶。佛学知识、听力口语,一步一层地与日俱增。虽然没有人能说话谈心,但内心是充实的,他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得到愉悦。有人把做学问、积累资料比做“坐冷板凳”。这种远离亲人、吃糌粑、喝酥油茶、住古庙的“冷板凳”真是不好坐。没有为祖国文化事业献身的精神,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坐下去的!
西藏的同志,从自治区的领导到文物部门,都给罗炤极大的支持。罗炤也一心扑在西藏文物事业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合理化建议,帮助发掘文物。他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了解的全部情况,统统交给了西藏有关部门。
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为罗炤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更多的方便条件。在当地文物部门的帮助下,罗炤接触到更多宝贵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包括文学艺术、语言学、佛教哲学、因明学、天文学、医学、宗教社会历史和密宗经典……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一座宝库啊!
为给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罗炤决心做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编目工作。这些典籍大多用一种现已基本消亡的文字写成,国内认识的人不多。它们用二十多种复杂字体写成,有时三四个字连写在一起,有时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可罗炤手里仅有一本日文的专业词典,根本不能解决典籍中所有的疑难问题。经过二十一个月的顽强努力,罗炤靠着自己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佛学知识和古文字知识,越过了道道坎坷,渡过了条条暗河,终于找到了那把中外学者梦寐以求的“金钥匙”。
敦煌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认为:二十世纪中国古文化研究的显学是敦煌吐鲁番学,二十一世纪的显学就是藏学;而罗炤寻找“金钥匙”的工作,“当然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功绩”。中央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对他的成就十分重视,把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列入了“七五”规划。为了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发扬光大,为了使我国学术研究蜚声于世界学术之林,罗炤把千辛万苦寻找来的“金钥匙”奉献给祖国,甘愿做一个架桥铺路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