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繁忙的原王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3
第2版(经济)
专栏:

繁忙的原王庄
李宏学 樊俊峰 曲保胜
山西运城市原王庄村五百七十三户人家中,有五百一十八户从事商品生产。
带着“冬闲农民干些啥”的问题,最近,我们到原王庄看了一趟。印象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忙。忙到啥程度——
没有时间蒸馍
进村后走了没多远,只见巷口挂着一个大牌子“加工蒸馍”。我们问村委会主任王松元:“蒸馍是往城里送吧?”
“不,咱村有三户加工蒸馍的,在村里就卖光了。”
“村里人自己不蒸馍吗?”
“活儿忙,没时间呀!”
我们走进门前挂牌的这一家。主人叫卞小三。靠门的一间大房里安着馒头机、和面机,案板上堆满了冒着热气的白蒸馍。卞小三告诉我们,他家人手少,还要种地,就投资四千元,开了个馍店,一来方便大家,二来不出门就能挣钱。每天加工四袋面,能挣七八块钱。村里有婚丧嫁娶的事,也来订馍。大部分人是用面或小麦兑换,带上面或小麦,随时都可以来取馍。越到忙的时候,换馍的人越多,买卖越兴旺。
从卞小三家出来,我们仍有些惊奇,原王庄人真的就这么忙吗?他们忙些啥呢——
加工为主 五花八门
以下是原王庄村民冬季从事的四大产业:
一、加工业,有二百六十四户。有加工豆腐、豆芽、磨面、压面条、加工酱油醋、加工凉粉、加工蒸馍的,还有做水泥瓦、缝纫裁剪、做纸花、烧砖瓦等。
二、运输业,有七十五户。用汽车、拖拉机等搞运输。
三、劳务输出的有一百零八户。
四、搞商业服务业的七十一户。有的开小商店、摆修理摊,还有搞屠宰的。
除了上述四大产业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种植、养殖的户,或进城拉粪,或开展麦田管理,或喂鸡养猪。他们是咋忙起来的——
干部铺路 富户引路
采访中,我们发现原王庄的商品生产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村北大部分是做豆腐、生豆芽和加工服装的,村南村西多是搞运输和摆小摊的,村东大多数户则从事劳务输出。一了解,才知这是先富户带动的结果。就说豆制品加工吧,1978年时还只有孔宪谦等几户,到1986年就发展到一百五十多户了。服装裁剪加工刚开始也只有李秀芳等一两户,现在发展到五个小组三十户。
在发展商品生产过程中,党总支和村委会发挥了推动作用。1982年,村委会曾拿出三万元,为一些困难户发展生产做底钱。前年,为满足村里众多加工户的用水需要,花十几万元建起了水塔。最近,村里又在整修巷道,解决下雨天行走不便的问题。都忙起来后,怕不怕竞争——
面向全国 寻找市场
串户采访时,我们碰见了一个刚从外地回来的小伙子。我们问他,你出外创业人生地不熟,是怎样站住脚的?他说,找熟人呗。有本村在那边工作或当兵的人,靠他们联系加工地点,帮助推销。刚开始也担心买卖做砸了,便几家搭伙,后来打开了局面,就分开干了。
原王庄人在运城市场豆芽饱和的情况下,面向全国找市场,带着原料到外地加工豆芽。最早是曲学忠了解到大同市场上缺少豆芽,便带了三个人到那里加工出售。菜不仅卖得快,价格也比运城高。其他户纷纷仿效,各找各的关系。到目前,外出加工豆芽、豆腐的有八十多户,二百多人。近的到太原、大同、阳泉,远的到西宁、银川、北京、乌鲁木齐、大连……有的人已经在那里“扎了根”。
更为可喜的是,现在,原王庄附近的姚孟、岳坦、刘家卓、南村、陶上等村,有几十户也在外地搞起了豆芽或其他加工。
商品生产的洪流,已打破了庄户人冬天的宁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