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渔岛私人诊所——舟山沈家门镇几位离退休医生的新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渔岛私人诊所
——舟山沈家门镇几位离退休医生的新贡献
本报记者 王学孝
面向碧波万顷的大海,门前桅樯如林,机声隆隆。在舟山群岛南端、我国最大的渔港沈家门镇,有一家私人诊所——普陀县荷外渔业村诊疗所。它白壁三开门脸,面积近百平方米,中堂诊病,两厢一边是X光室,一边是即将启用的手术室、化验室。门诊室可供十来个病人坐等候诊。
三位医生——纪律、陈慎、徐文薇,都在忙着。记者象候诊的病人,静坐观察——
一个叫丁木香的妇女,背着十岁的女儿,从朱家尖岛渡海来给女儿诊治脚病。问她为何不到大医院就诊,她答:“这里方便。医生看病认真,待人和善。早上渡海过来,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病。乘船回岛,不误小囡上学堂。”她女儿患湿疹,右脚和小腿均已感染、化脓,来治了四五次,病已大见好,总共花费不过十元。“到大医院,不是怕花钱,时间耽搁不起,不管大病小病,没有半天看不了。”她又补充说。
那边厢,陈慎医生同一对夫妇聊上了,患者何彩清是从登步岛渡海来求治胃病的。陪伴她同来的丈夫跟陈医生谈了十几分钟。他告诉记者,过去去大医院,医生忙得连话都顾不上多说。这里,管诊治病,还耐心“说”病,让你心里明白亮堂。
来诊所就诊,不必挂号,随到随看。病人多时,也不过等上十几二十分钟。挂号费在诊完病抓药时,和药费一块收,只需二角。
医药费实行浮动收费办法:对残疾人、困难户患者只收药品成本费,也有的减半或免费;对打架斗殴、重大事故伤患者,收费略高;标准收费则与国家办的医院相同或相近。至于碰破擦伤,来诊所抹点碘酒、红药水,不收费。
那天下午,有一个来自东极岛的二十一岁的渔家姑娘,患白血病,高烧四十度。老渔民恳求纪医生救救他女儿。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纪律,当即决定:第二天送她到上海就医。
开业以来,纪律已给上千患者透视、拍片子,发现疑难病症或骨折需大手术者,就及时转介到设备齐全的大医院。不到一年,经纪医生手转送上海大医院的就有四五十人,而且都是他亲自陪送病人到沪,安排就绪后才返回。
别看诊所小,可给海岛渔民帮了大忙。每逢渔汛,经常有福建、山东、天津、台湾的数万渔民来沈家门渔港避风。他们要补给、要医病。镇上寥寥可数的三两家医院,离码头较远,渔民就医颇感不便。荷外渔业村诊所就设在码头,渔民登岸,举步即到。
医生纪律从十几岁加入新四军当“卫生兵”,解放初期毕业于上海军医大学。他是当地离退休人员中领养老金最多的一个,同老伴月收入四百余元。子女都已工作,没有什么负担。本来,他可以到“海天佛国”的普陀山过神仙般的日子。但是他不。他拿出自己平时的积蓄,购置了X光诊断机、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和已退休的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卫生所所长陈慎、退休女医生徐文薇,三人办起这个渔港诊所。1985年9月,他离休的时候,深圳一家民间医疗单位以月薪一千五百元港币、一年工作十个月的优惠条件聘请他,他谢绝了。
如今,他已工作了三百个工作日,每月只拿十八元的营养补贴和十元交通费。他在诊所的收入,全用来添置医疗设备了。他的胃已全切除。他诙谐地对人说:胃全切,免得患胃癌。
最近,当地有名的县医院外科主任医生廖振兴刚退休,转天也到这渔村诊所上班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