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桑梓多知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桑梓多知音
本报记者 蒋涵箴
“同志,您有多余票吗?”
2月3日是农历正月初六。大清早,寒风凛冽,几个青年站在国家教委大礼堂门口,焦急地询问每一个路人。是瞧电影吗?不是。看文艺节目?也不是。原来,叶嘉莹教授的唐宋词系列讲座在这里开讲。一千多张票早已售完,慕名而来的青年人仍不断打听:“还有富余的票吗?”
开讲前五分钟,叶教授来了。她扫视一下人群:坐在前几排的,是白发苍苍的长者,里面有钱昌照、程思远等前辈,还有她的老师。而听众中的绝大部分是大、中学生。礼堂坐满了,她的心里也踏实了。
叶嘉莹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1947年离开北京后,先后在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1983年后,多次应邀回国讲学。她首次回来讲学时,心里一度忐忑不安:祖国的青年人能接受曾被当作“封建糟粕”的古老文化吗?结果,她参照西方文学理论,欣赏和评论中国古典诗词,使大家开了眼界,深受国内学生欢迎。这次,有关部门为她组织讲座,可她有些担忧:春节还没有过完,青年人尚未玩够,会有那么多人自己掏钱买票来听课吗?眼前人头攒动的情形告诉她,振兴中华诗词,不仅仅是她个人,也是当代青年文学爱好者的热切愿望。
叶教授现在的家在加拿大温哥华,那里有她的现代化住宅,还有一对可爱的小外孙女。她爱加拿大,更爱中国,并没有在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而是一次又一次自费回国讲学。年前,在北京西单察院胡同一幢旧四合院内,叶教授向来访的记者介绍说,这是她1924年出生时的故居。尽管这里没有卫生设备,甚至没有暖气,一切显得那么陈旧,可最终她还是放弃了温哥华,选择了察院胡同,并向有关部门申请回国定居。她发表在一份刊物上的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诗中写道:“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讲座开始了。叶嘉莹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满怀深沉的爱国热情为祖国培育人才。两个半小时的演讲,博得听众的热烈掌声。叶教授激动了,她在祖国遇到了知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