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生活、新知与创作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4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纵横谈

生活、新知与创作活力
周书文
人要保持生命的活力,就要不断吸收新鲜空气,不然,生命就会窒息;也要不断摄取食物营养,否则就难以生存。创作也是如此,要保持旺盛的创作生机,对现实人生具有主体化的独到妙悟,超越性的审美反映,也要有新鲜空气的不断吸收与食物营养的经常补充才行。这种新鲜空气,就是生活的时代气息与时代的生活蕴含;这食物营养,就是广博知识的不断接收,美学情趣的不断陶冶,艺术功力的不断借鉴增进。
创作,不是对生活的镜子般原样复现,也不是对生活如机器般的来料加工,而是一种带强烈主体感情色彩的、富有想象力的审美创造活动。同样的生活事件,在不同生活感受和艺术功力的作者笔下,各有不同的表现。即便同一个作家,对同样的生活素材,在不同的时代气息中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感受,并创造出风格迥异甚至质量悬殊的作品。因为作家笔下的生活,都是渗透着作家主观感情色彩的“变形”生活,都经过了作家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的过滤与重铸,成为主体内在素质的展现。而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除了打上独自生活的印记,带着自身的个性气质外,从总体上总要受到时代气息的规定与制约;就是作家的个性素质,归根到底也受到时代气息的熏陶与塑造。
作家笔下的生活,都是历史生活或刚刚过去了的昨天生活。写历史,离不开当代意识的观照;写昨天,总要以今天的思想水平去体察。写历史,回到当时的认识、审美水平,肯定写不好;就是写昨天,也不能停留在昨天的认识、视野上;总要感应着时代的脉搏气息,吸取着时代的理想追求与审美情趣,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才能思接千载,情通万里,纵横开掘,破壁而飞,对生活作出别开生面的开掘与发现,作出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独创,实现对生活的改造与超越。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审视高度与深度的比赛,那就是看谁能追踪着时代的新气息,站在时代的审视制高点上,重新反思历史、回顾昨天、观照现实,对生活矿藏作出独到的新开掘。在这个意义上说,追踪、感应时代气息,把握准作品的灵魂所在,是能否开拓创作生机的关键。
时代气息与生活步履是紧密相联的。时代气息总是透过生活步履展现出来,而生活的进程又必然这样那样地渗透着时代的气息。所以,在创作中对时代气息的体察与把握,与对生活的感情体验与积累,犹如生命与空气一样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作生机的勃开,是离不开这创作的“源头活水”的。片面鼓吹“表现自我”,忽视对生活的感情体验与积累,忽视对时代气息的体察与把握,势必要窒息“自我”,使“自我”失去时代的生命活力,因为“自我”也是要靠生活激流的哺育,时代气息的陶冶的。作家疏远了生活与时代,时代与生活也必然要疏远作家。谁能够经常吸取这创作的“源头活水”,谁就能在生活的激流中遨游,探奇寻胜,触摸到现实人生的潜流伏脉,起结转折,就可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跳动,使作品洋溢着水灵灵的生活鲜活感,蹦跳着时代的生活气息。
但是,时代气息与现实人生不会自动地进入作家的艺术视野,更不会纯客观地进入创作领域的,往往要经过作家思维观察能力的开掘与生发,审美理想的探踪与过滤,艺术感情的体察与想象,艺术功力的改造与重铸。艺术世界虽然保持着生活情状的外观,但却是经过主体化了的超越生活的想象与改造。作家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与艺术造诣如何,对创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现实人生的时代蕴含,各层次人物的多种文化心理,都反映着社会整体的群体性精神的趋势,群体性文化心理的渗透;同时,现代化建设生活又渗透着现代化知识,现代化精神追求,现代化心理结构,现代化的思想眼光;作家如果缺乏渊博的现代知识,深邃的现代意识,现代化思维眼光,多样化的艺术功力,往往是难以敏锐地把握、艺术地感受,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审美表现生活了。所以,仅仅把握生活信息,忽视诸如现代化知识信息、艺术表现信息、审美追求信息的吸取,忽视对自我创作结构的不断更新,就势必要使自己处于落后地位,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势必要败下阵来。
每个作家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的人,他们的艺术素质必然要受到现实的规定与制约。我们的作家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不断深入生活实际,吸取各种创作信息和创作营养,不断开拓自己的创作生机,使自己的创作活力处于优化发展状态,从而焕发出不衰的创作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