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杨陵农科城出成果出人才 三十多年来获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 为国家和地方培育农科人才逾五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5
第1版(要闻)
专栏:

杨陵农科城出成果出人才
三十多年来获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
为国家和地方培育农科人才逾五万
新华社西安2月4日电 (记者王言彬)50年代以来逐渐建设起来的我国农业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陕西省杨陵农科城,在30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出成果,出人才,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科研成果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为国家和地方培育的农业科技人才超过5万人。
杨陵农科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是建国后在我国西北部发展起来的一个多学科的农业科研教育中心。现有国家和省属科研教学单位10个,共设有研究室75个;科研教学混合室108个;拥有各类科研教学人员3860人,其中中高级科研教学人员1440人。30多年来先后创建的各科研教学单位已取得3188项科研成果,其中46项获得国家奖,38项获得部、院奖,240项获陕西省政府及有关厅局奖。这些科研成果对农业增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农科城各科研教学单位先后培育和推广了一大批农、林、牧良种,对陕西省小麦品种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使小麦单产由建国初的100公斤左右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初步估算,仅在省内外推广小麦良种一项,至少增产小麦400亿公斤,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60年代以来培育的良种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各20个,使陕西省玉米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单产由100公斤左右提高到200公斤以上;培育的西农莎能奶山羊,其体型和产奶量居国际先进水平,已向全国28个省市推广种羊。
围绕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飞播造林种草技术,为加速黄土高原绿化,建立人工植被提供了科学依据,已在黄土高原和吉林、宁夏、内蒙古等地推广。在基础理论和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如利用染色体工程进行异源染色体代换、草莓经过组织培养获得无毒苗、奶牛胚胎移植黄牛体内等均获成功,其中组织培养和染色体工程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
在农业教育方面,建国以来,杨陵农科城已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3.4万人,为各地培训农业领导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万多人。在学术交流方面,仅据1982年以后的不完全统计,共接待外国专家、学者100多批、500多人次,安排全国性学术会议170多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