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全国小麦专家顾问组分析夏粮生产形势提出 加强麦田管理重点抓好补肥补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9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小麦专家顾问组分析夏粮生产形势提出
加强麦田管理重点抓好补肥补水
本报讯 全国小麦专家顾问组最近从各小麦产区汇聚成都,分析当前夏粮生产形势,提出了加强以肥、水为中心的春季田间管理,夺取夏粮丰收的建议。
专家们认为,去秋以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大部分地区秋冬播准备工作动手较早,秋播小麦的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基本苗数比较充足,冬前麦田管理是近几年来搞得最好的一年。但由于北方地区在种麦前后长时间干旱缺雨,土壤严重失墒,加上有些地方底肥不足,估计约有40%左右的麦田苗情长势不如上年,为今年夏粮增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专家顾问组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住关键时机,加强以肥、水为中心的春季麦田管理措施。对长江流域的南方麦区,要针对目前苗旺、脱肥、草多、渍涝等问题,及时抓好施用分蘖肥和拔节肥,压苗控旺,消灭杂草,清沟防渍,防治病虫害等主要环节,以增强小麦防冻、防倒、防湿害、防早衰的能力。黄河流域和北方麦区要重点抓好抗旱防低温,在加强麦苗越冬管理的基础上,早春大力贯彻松土保墒措施。旱地要及早趁墒追肥,水地要狠抓返青攻穗、拔节攻穗的肥水管理,结合抓紧防治杂草、病虫、后期抗御干热风,争取每亩增加二万穗,保持正常的结实率和粒重。苗情素质差的地区,要狠抓补肥、补水、补苗、保墒、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肥、水的增产效益。
专家们指出,冬小麦的生育期长,促进苗情转化的回旋余地较大,特别是从返青到拔节阶段是调整群体、控制株型、提高分蘖成穗,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管与不管,管得好坏,对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今年有相当部分地块的苗情长势不如上年,但只要加强春季麦田管理,夺取夏粮持续增产还是有望的。
(龙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