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谁说没有忘我的人——记沈阳市正阳精神病防治站站长王惜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0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通讯

谁说没有忘我的人
——记沈阳市正阳精神病防治站站长王惜时
新华社记者 孟宪民
在沈阳市沈河区正阳街道办事处,由共产党员王惜时亲手创办的精神病防治站,先后治愈了165名精神病患者,治愈率达70%,复发率控制在6.3‰以下。
王惜时刻苦钻研医疗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撰写出16篇学术论文,其中有的荣获优秀专业论文奖,有的在全国以至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上交流。她坚持变关闭式的集中收容为开放型的社会化管理,让精神病患者在不脱离社会、家庭的情况下得到综合性治疗。这种药疗、工疗、娱乐、教育“四结合”的疗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一位患者家属对记者说:“从王惜时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雷锋的形象,更使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975年,王惜时创办精神病防治站时,年仅29岁。她是主动向街道党委请命,承担起创建精神病防治站的任务。
王惜时的热诚感动了街道所在单位的许多领导。有的送来毛巾、肥皂,有的送来茶壶、暖瓶,有的送来挂钟,有的送来药品、注射器……一部队企业特意批了两立方米木材。
小小精神病防治站一下红火起来了。为了配合药物疗效,王惜时跑到附近的自行车鞍座厂求援,找来一些简单的零活,让患者们往鞍座上拧螺丝。她与省市精神病院联系,派站里的同志分头去学习。自己脱不开身,就在岗位上边干边学。几年来,她啃完了一本又一本与精神病学有关的书籍,并从临床实践中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给精神病防治站提供充足的医疗经费和工疗的场地,1979年9月,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王惜时正式筹建沈阳市第一家影剧票专业印刷厂。一次,她骑车去办理营业执照,不小心被人撞倒,造成脚踝骨骨折。医生让她休息一个月,可她一天也躺不住,嘟囔着让丈夫给做副拐杖。丈夫说:“你不管家,我不怪你,你干工作我也支持,可哪能连骨头折了都不顾!”王惜时一听急了:“眼看印刷厂就要开张了,百十号人等着我一个人,我怎能躺着?”说完,撩开被子就下地。可是,脚刚一沾地,就痛得她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丈夫磨不过她,只好连夜给打了一副拐杖,任凭她拄着双拐四处奔走。到年底,厂子仅开工3个月,就赢利1万多元。
一天晚上,王惜时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棉裤,女儿乐呵呵地跑过来一试,差远了,气得往地下一扔:“哼!又是疯子的!”王惜时顺手给了女儿一巴掌:“明天人家还等着穿呢。”女儿委屈地跺脚大哭:“你不是妈妈。我都三年没穿新棉裤了!”说着撸起棉裤腿。王惜时一看,露出破棉絮的棉裤腿早已短了半截,女儿只得把手绢缠在脚脖子上御寒。王惜时心里一阵内疚,一把搂过女儿:“孩子,你受屈了,妈太忙,忘了你长得这么快……妈今晚不睡了,做完这件就给你做!”
十几年来,王惜时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将只有一间小土房的精神病防治站,发展成为达400万元产值,有40多间厂房、7个车间的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如今,她所在街道的70多名有简单劳动能力的精神病人,已全部得到就业安置;她办的影剧票印刷业务,已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获百万元利润。利用这些钱,他们不仅维修和翻建了医疗室和厂房,还购买了几十万元精密医疗设备,以及大量文娱、体育用品。22岁的痴呆女患者李艳,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学会了独立糊纸袋,成了该厂日糊纸袋20公斤的劳动能手,月收入达80多元。
世界卫生组织宣传官员古德斯利克专程访问这个防治站后,竖起大拇指说:“我到过许多发达国家,那里连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你们不但给精神病患者免费治疗,还能安排工作就业,真是了不起的奇迹。社会主义中国,伟大呀!”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