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洽谈联合要讲究实效——上海经济区横向联合采访札记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洽谈联合要讲究实效
——上海经济区横向联合采访札记之五
新华社记者 华惠毅 李正华 童宝根
据江苏省一个中等城市提供的资料,1986年他们应来访团的要求,共商谈了三百八十多个联合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目录性”的,能够签订意向性协议的只有一百八十个项目。而这些项目也仅仅是“意向性”的,据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去年12月上旬的调查,双方真正执行的项目只有二十八个,占洽谈项目总数的7.3%。
洽谈前缺乏准备,是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海经济区一些城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经常收到这样内容的电报:由某领导带队的某地代表团某时到达,请安排食宿和洽谈联合项目。因此常常措手不及,只能对方提出什么就谈什么。而一些来访的代表团也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经济的长处和短处,需要什么、能够提供什么,都不明确,更谈不上对洽谈项目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如此,双方也就只能泛泛而谈了。
许多代表团大都是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他们对洽谈项目可以提出设想和建议,却无权代表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横向联合协议。有些项目,在领导部门看来是可行的,但由于企业在经济利益上不合算,或者在生产上不需要,即使领导部门签订了意向性协议,企业也不可能加以实施,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经济界人士认为,提高洽谈成功率,不只是改进洽谈方法的问题,还需要改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指挥、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那种旧的管理体制,让工厂企业在洽谈联合上有更多的自主权。许多事例说明,工厂企业有了自主权,上述影响洽谈成功率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事实上,内地一些地方已采取了一种新的做法,他们一般不组织大呼隆的代表团,也不着眼于几个项目,而是派出人员到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长江三角洲调查研究,甚至在这里的市、县、区、乡的政府里担任一段时间副职,边工作,边学习,边考察,然后制订横向联合规划,有目的地为两地的工厂企业的联合牵线搭桥。经济界人士说,这样做,表面上看不那么热闹,但工作实在,效果好,是值得倡导的。(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