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人才制度改革好 一江春水能向西 新疆如今吸引人才进多出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人才制度改革好 一江春水能向西
新疆如今吸引人才进多出少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开发大业正吸引八方人才。自1984年以来,从内地志愿到新疆去的知识分子连年增加,一度出现的专业技术干部回归内地多于西去新疆的趋势已经得到扭转。
这批知识分子出于对祖国边疆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而自发选择了西行之路。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学生张杰元,1984、1985年两次自费考察新疆,对开发中国西部具有很大的热情。他到新源县考察了草场、果林、矿山等资源,接着在上海组织“西北经济协会”,联系轻工技术支援项目,毕业后直奔新源县工作,担任了县牧工商总公司经理。22岁的河北姑娘殷小云离开城里中学,远走新疆昌吉州草原担任教师。有人问:你后悔吗?她说:“要说后悔,就是来得晚了些”。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崭新风貌。
是什么力量造成人才西去的局面呢?新疆的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几年,新疆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造舆论,使人了解新疆。新疆对内地开展的宣传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近年来,每年都由自治区领导组成内地招贤引才代表团,到各大学进行宣传,讲新疆的开发前景、人才政策。他们邀请内地代表团,包括大学生团体、个人到新疆参观,提供食宿方便,来去自愿,一律热忱接待。那些到过新疆的人,大都对“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需要人才”有了深切的了解,并对新疆产生了感情。
——变管理为服务。自治区科技干部管理局采取十分慎重态度,力争给每个内地志愿进疆的人安排一个人尽其才的岗位,也热情关心那些要求在新疆内部流动的人,因此取得了知识分子的信任。新疆各级科技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也力求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为知识分子服务”作为工作宗旨,对知识分子的要求,答应的一定办到,办不到的不说空话,想得细,做得实。
——实行比较合理的优厚政策。为吸引人才奔赴边疆,除国家制定的对知识分子比较优厚的政策外,新疆在可能的情况下作出了一些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人才的规定。如:来疆15年以上者,有知识分子补贴;对于来疆大学生,规定工作5至8年以后可以调离;还制定了《关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暂行规定》、《关于支援37个边远艰苦县的试行办法》、《关于科技人员从事业余劳动的暂时规定》等等。新疆一些企、事业单位还注意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意愿结合起来,尽力理解和满足他们的一些具体的要求。“我们在这里,受到当地政府前所未有的尊重与照顾”,这是库尔勒几位新来的知识分子的共同语言。
(李树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