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泉州农村一万余名党员外出务工经商 组织设置按行业和经济活动特点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泉州农村一万余名党员外出务工经商 组织设置按行业和经济活动特点调整
本报讯 记者张铭清报道:春节期间,福建省泉州市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回乡了。当地党组织抓住时机,把党员们集中起来学习并过了组织生活。这是泉州市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泉州是福建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全市七万多农村党员中有一万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前几年,由于对农村这种变化的形势估计不足,措施不力,以至出现了党组织活动与党员生产活动脱节,党员之间见面少、了解少,党组织在商品生产中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一些基层党组织中也产生了“生产到了户,不要党支部”的思想。在集资、独资和中外合资的乡镇企业中一些党员也认为“党员成雇员,发挥作用难”。
泉州市委面临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这一新情况,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在组织上调整和改进了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较好地解决了党组织开会难集中、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
泉州市打破了原来以行政村设党支部的格局,按行业和经济活动的特点相应建立党组织,在乡镇企业和跨村跨乡的经济联合体中,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都建立党支部。在行政村中的村办企业、经济联合体建党小组;在专业分工比较明显的大村、党员50名以上的设党总支。惠安县大岞村按渔业、企业、农业三个行业分开建党支部,行政村设党总支。这个村由于理顺了组织关系,加强了党的领导,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生产很有起色。去年全村产值达1300万元,人均收入716元,被评为省渔业先进单位和县先进党支部。
泉州市还根据侨乡的特点,重视在中外合资合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全市的乡镇和村办企业中有153家中外合营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61%。目前,已有20家中外合资合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对外出党员,泉州市建立和健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教育制度。在建筑队和推销人员聚居、党员人数多的地方设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同时,建立请假制度和定期汇报、学习制度。党员外出须向支部请假。外出党员每季度向支部汇报在外思想和工作情况。利用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期间,把外出回乡的党员集中起来学习,并过一次严肃的组织生活。从而保证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和经常性的党员教育,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南安县仑苍镇有68名外出推销的党员,没有一个发现有经济及思想方面的问题。
调整和改进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外出党员管理制度,保证了泉州市农村党组织生活正常化、经常化,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