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史光柱上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史光柱上大学
刘南昌
1986年9月,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史光柱被深圳大学吸收入校学习,胸前的军功章被校徽所代替。
当天夜里,没有了鲜花,没有了掌声。史光柱躺在床上,一丝失明人难免的孤独感袭上心头:“这大学能上吗?”他又想起,校长罗征启白天紧握着他的手说:“学校破例收你入校,不是让你来混文凭,而是要让你真正学到知识,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时,史光柱的心情更加紧张。
深圳大学的校系两级领导对史光柱的学习专门作了研究,要求他和所有同学一样听课,一样做作业,一样考试。只是考虑学校没有盲文老师,对他的考试主要是口试。学校还专门分工由教师倪钟鸣担任史光柱的导师。为照顾史光柱的生活,部队派了战士胡明武来校。学校又破例吸收胡明武为学生,让其对史光柱负责陪读。
深圳大学实行学分制。史光柱如何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实际情况选修合适的课程呢?导师倪钟鸣详尽了解了史光柱的生活、战斗和学习的经历,仔细阅读了他近年来发表的50多篇诗歌和散文,圈圈点点,划出佳句和败笔。深思熟虑之后,倪老师对史光柱说:“现在你是学生,而且和其他学生不同。双目失明成了你观察生活的绊脚石,你很难写好小说;但双目失明又为你提供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天地。你有可能成为卓越的诗人。文学史上就不乏其例。因此,你是否应该把理想的焦点对准诗歌!”
史光柱心里一沉,“我的诗行吗?”
“我觉得你的诗有激情,已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接着,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专攻诗词的硕士研究生中肯地分析了史光柱诗作的不足,指出他对中外各种体裁的诗歌读之不多,因此表现技巧较单调;对哲学、历史知之不多,也影响了诗的哲理性……。
史光柱边听边点头,他感到“攻击点”在逐步明确。
学校除了让史光柱参加听大课,以增加各种基本知识外,还单独为他开设现代诗歌写作课,由导师倪钟鸣讲授。夜晚,倪钟鸣还常常到史光柱住处作辅导。
史光柱不仅有倪钟鸣这位好导师。而且,深圳大学处处都有他的老师。为配合学习鲁迅作品,班里放映录像片《伤逝》。同学们把史光柱搀进放映室,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给他描绘画面情景。凡有刊登现代诗的报纸,女同学林丹、周亚便主动为史光柱朗诵,让他及时了解诗歌发展的新潮流。学文学要多读作品。本班、本系还有许多外系的同学主动为史光柱朗读名著。同学们还将有的名著录了音,让史光柱反复品味。
诗人张永枚请史光柱为他新出的诗集作序。史光柱打好腹稿,口述一句,战士胡明武便为他写一句。史光柱上教室,小胡为之引路;做作业,也靠小胡帮忙。无论史光柱要去哪,小胡都陪着他。
党的恩情、人民的抚爱激励着史光柱在新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跟上了学习进度。入校头3个月,他写了30多首诗,还获得学校演讲比赛第一名。在老山,战友们经常谈论一个问题:“仗打完了,我们会被遗忘吗?”现在,他以自己的诗作答:
我没有失去眼睛,
我依然在冲锋陷阵……
(附图片)
图为史光柱与同学交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