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城市雕塑建设漫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城市雕塑建设漫议
王克庆
城市雕塑建设,近年来在我国有了迅速的发展。据初步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各地已落成的作品约一千四百多座,涌现出了一批相当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艺术质量低劣的东西。因此,很有必要对城市雕塑建设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以促进城市雕塑更健康地发展。

城市雕塑属于室外雕塑,它包括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等。城市雕塑与其他雕塑一样,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手法,由于它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而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诗”,也有人称它是“静止的舞蹈”、“动感的造型艺术”,因而受到亿万群众的喜爱。
从古老的原始时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城市雕塑由于不同的民族国情,不同的目的要求,其内容、形式和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纵横博览源远流长的城市雕塑历史,仍然可以在千万尊雕塑中看到其共同的规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必须考虑城市雕塑与城市的建筑,园林、广场等环境的结合。城市雕塑除了要求符合一般雕塑的规律外,还要考虑雕塑的空间关系、视觉效果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城市雕塑与建筑园林等互为依赖、互为补充。比如,当年法国雕刻家艾特恩·莫理斯·法尔孔纳为俄国创作的纪念碑雕塑《青铜骑士》,曾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去研究和探索雕塑与彼得堡十二月广场的环境如何协调,观察雕像的各种角度和雕像在晴、雨、雾不同天气和昼、夜不同时间的效果,努力刻画彼得大帝豪放、威严和不屈的性格,花岗岩峭壁琢成的浪涛更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我国雕塑家潘鹤、郭其祥、程允贤和我为日本长崎创作的《和平纪念像》,北京市将雕像复制后安排在复兴门立交桥西北角,因空间大于日本长崎和平公园的环境几十倍,对比之下,在视觉上《和平纪念像》就显得太小。因此,城市雕塑与环境的谐调是设计方案成败的前提,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更不是放在任何环境都合适的。所以,有经验的雕塑家总是根据放置雕塑地点的周围环境进行创作构思,他们利用山水、树林、建筑的造型、广场与道路的特点和人流视觉规律,设计出奇特的艺术效果,既烘托作品的主题又感染群众的情绪。有时,还须围绕雕塑对周围环境进行修整改造。
二、必须考虑城市雕塑比例、造型、色彩、光线、质地以及视觉的特殊规律。作为城市雕塑,特别是园雕,要能从远近、四周等不同的角度加以观赏。城市雕塑的比例不仅指雕塑本身的长、宽、高、深的比例,而且包括体、量比例,空间比例,雕塑与台座的比例,雕塑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城市雕塑的色彩不仅指雕塑本身的色彩,而且包括雕塑色彩与建筑、树林、地形、天空、流水的色彩的对比组合;城市雕塑的光线不仅要研究自然光、人工光,而且包括清晨、黄昏、白天、夜晚的日光走向和照明灯光方位的不同效果。城市雕塑的质地也是十分重要的。诸如不锈钢质料展示现代金属的美;钛金属开辟了新的境地;有色玻璃使雕塑玲珑剔透;铜自古以来就是贵重的金属,它的表面效果处理丰富多采;铁却给人以沉重的感觉;花岗岩显得庄严、坚硬;砂石则有古朴感;大理石柔润秀丽;颜色釉的陶塑具有珍珠宝石般绚丽的光彩。……比如,苏联女雕刻家莫希娜于1937年创作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庄员》大型不锈钢雕刻,参加了巴黎博览会。当时将雕像设计在展厅的顶上,建筑物成为雕塑的基座。作者研究了环境与视觉规律,大胆确定全身的高度约有九个头的比例,并运用夸张阔步的动作、飘带的动势,力求表现气势磅礴奋勇前进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轰动了巴黎。但是后来将雕像移放在莫斯科不大的台座上,视觉效果就逊色多了。
三、必须考虑城市雕塑的美学、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当然艺术创作是复杂的形象思维活动,不是几条原则所能代替的。只有寻求激动人心的雕塑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耐人寻味、流芳百世的作品。比如,许多园林雕塑多选取优美、轻松的题材,在创作上比较自由多样,以适应群众游园时审美需要。当然也不排除在公园中放置主题严肃或纪念性的雕塑。园林雕塑有不少是与喷泉、流水结合设计的。苏联波罗的海半岛的波得夏宫,那里红瓦白墙的别墅建筑,近百座古典风格的镀金铜像与造型多样的喷泉,在蓝天白云、树林草地的映衬下,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喷泉的音响和滚滚海涛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别具一格,使人心旷神怡。意大利十八世纪雕刻家贝尼尼以丰富的想象设计的《三叉泉》,从层层岩石上喷出泉水,造成山涧溪流的境界,给城市带来大自然的美。近年来我国也创作了大量的园林雕塑,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审美价值。比较好的作品有广州市的《五羊》、哈尔滨市的《天鹅》、北京市的《和平鸽》、珠海市的《珠海渔女》等。

人类总是要求美的——美的体态、美的风度、美的气质、美的心灵,虽然美学的观点各自不同,但对美的要求是永恒的。城市是由建筑、园林、雕刻等组成的综合整体美的环境。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美化生活、陶冶性情、记载历史。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记载在建筑与石刻艺术上,被人们称之为“石头的编年史”,它体现着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城市雕塑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和环境艺术。它具有普及、坚固、持久的特点,它对人们起着日久年长的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美的雕塑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它的雄伟、威严闻名于世,成为人类古老文化的象征;崇高、优美、典雅的古希腊巴底隆神殿雕刻至今仍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丹麦哥本哈根的朗厄里海湾的《美人鱼》抒情、幽美和宁静的风格,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给人以极大美的享受。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秦始皇墓兵马俑的巨大规模和精湛的艺术震惊世界。简朴浑厚的霍去病墓石刻成为汉代雕刻艺术的杰作。龙门、云岗、麦积山、敦煌等地丰富多采的石窟艺术成为巨大的博物馆。总之,宗教的潜移默化、皇权的威严、历史人物的贡献、人民群众的智慧,无不通过室外雕塑的艺术形式流传下去,成为永久性的艺术和人类的精神财富。
城市雕塑创作的形象思维要探索自然美、艺术美、环境美。城市雕塑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力量美、节奏美、庄严美、和谐美、抒情美、装饰美等等。探索城市雕塑美学问题时,总离不开所表现的内容、构图、形体、比例、质地、色彩、光线,离不开研究流动人群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共鸣,这些构成了城市雕塑审美的基本要素。城市雕塑的造型、比例、体量、质地、色彩、光线等谐调与互补,组成了对比韵律、穿插、节奏、虚实、动静等美的法则。城市雕塑本身是审美对象,是服务城市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每个时代的城市雕塑与当时国家的强盛衰败、政治、哲学、伦理观念、艺术思潮是分不开的。它集中反映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精神灵魂”的时代风貌和审美特征。中国的雕塑家要努力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的城市雕塑,既要借鉴古代和国外的经验,更要提倡走自己的道路。在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上,提倡百花齐放,既可以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是浪漫主义的;既可以是装饰性的,也可以是象征性的,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等等,以满足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欣赏要求。

关于我国城市雕塑的建设,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管理、提高艺术质量。这里可以北京为例,据调查,北京市一百二十二座城市雕塑中,竟有五十一座作品的艺术质量很差。北京市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为城雕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和脱节现象,据说,区县有关部门的城雕项目都未经过领导部门会同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严格鉴定和审批,所以造成了上述现象。此外,还有安徽的淮南市、湖南的衡阳市等城市,也出现一批艺术质量很差的城雕。事业的兴起,发展很快,供不应求,又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大批的非雕塑专业人员见有利可图,便大量涌入城雕建设中,冲击了城市雕塑的正常发展。有些城市的有关行政人员缺乏文化艺术素质,习惯于“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的“运动方式”。有些办事人员甚至以权谋私,他们手中的城雕项目不报城市雕塑管理部门审批,不找雕塑专业人员承接创作,而找那些没有专业人员的“皮包公司”和非专业人员去承包。有些非雕塑专业人员,只图牟利,抄袭模仿,粗制滥造,甚至成批生产到处推销。这些质量低劣的作品,既不利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又违背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城市雕塑建设的“分期分批有重点地进行”的精神。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艺术质量,我们建议,各有关城市雕塑规划组(委员会),要认真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上述情况的继续发展。要吸取过去“人人做雕塑”的历史教训。鼓励确有文化艺术素质的非专业人员自学成才,鼓励石刻匠人在雕塑家的指导下进行城雕的石刻加工,以共同完成各种创作任务。尤其要充分发挥雕塑家、建筑家、园艺家的智慧和才华,促进他们密切协作。对重大城雕项目和城市中重要地点要做到“宁缺勿滥”。部署实施城市雕塑规划时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约稿、征稿的多种形式,要利用展览、报刊、广播、电视台配合征稿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认真贯彻“积极稳步”的方针,力求“质量第一”,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城市雕塑,把祖国的城市环境装点得更加壮观秀丽,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