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览》载文谈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 实现本世纪末产值翻两番目标获重大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0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览》载文谈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
实现本世纪末产值翻两番目标获重大进展
新华社华盛顿2月8日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览》半月刊1月12日在《各国经济》栏下刊登了该组织亚洲部的马丁·费瑟斯顿所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调整和改革构成双管齐下的战略》。文章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已发生很大变化,今后几年里还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文章说,1979—1985年期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9%,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实现到本世纪末把产值翻两番的长远目标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文章说,改革在使中国经济变得更有活力的同时,对经济管理的做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计划控制一度曾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手段,现在其范围已经缩小,政府正在制订新的一套间接经济管理的办法。
文章说,政府在最近几个月宣布了许多新改革措施。新措施主要集中在金融手段和制度、企业的权力和责任以及物价体系方面。
文章说,由于各经济单位在改革中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准确的价格信号对有效地分配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出于这个原因,价格改革正作为重点来处理。1985年,许多食品的价格都放开了。最近几个月,又解除了对诸如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和服装等工业消费品的价格控制。
文章说,最近,上海、沈阳和武汉开设了证券交易所,其他一些城市也计划要开设证券交易所。从1986年初以来,专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五个大城市中的银行分行获准比以前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职权。
文章说,外贸和外国投资被视为改革尝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们对中国提高技术和生产率有潜在的好处。从1979年到1985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同一时期内批准的外国投资增加到120亿美元以上。1986年10月又宣布了一些有关外国投资的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外国投资的条件,特别是在出口部门和高技术部门,从而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
文章说,最近几年进行的各项改革已经使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实现长远经济目标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根据最近的迹象——包括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宣布的中期政策战略——来看,预料中国经济将继续迅速发生变化和迅速进行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