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田纪云在国家机关扶贫工作汇报会上讲话 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建设 国家机关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1
第1版(要闻)
专栏:

田纪云在国家机关扶贫工作汇报会上讲话
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建设
国家机关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扶贫济困,尽快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怀和重视。最近国家计委已着手制定2000年贫困地区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扶贫济困做的事情不论多少和大小,都要把求得实际效果摆在第一位。希望在庆祝国庆40周年的时候,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能够大见成效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2月10日田纪云副总理在国家机关扶贫工作汇报会上作题为《国家机关在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的讲话,全文如下:同志们:
刚才国家科委、商业部、地质矿产部、国家计委介绍了帮助贫困地区进行经济开发工作的情况。我认为,这四个部委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心努力地扶持贫困地区,搞得各有特色。特别是国家科委和商业部,派出工作团,重点联系帮助大别山区和沂蒙山区,方针明确,工作扎实,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很有成效,为国家机关联系帮助贫困地区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榜样。实践证明,国家机关扶持贫困地区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建设,而且有利于国家机关全面了解国情,了解下情,有利于加强机关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这项工作应该充分肯定,要深入开展下去,并且要做得更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某些历史的、自然的和主观的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目前,仍有一部分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变化不大。全国农村还有一部分人口收入较低,有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且,目前的贫困地区多数是老革命根据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我国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与这些地区人民过去和现在作出的贡献分不开的。因此,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整个国家繁荣昌盛。
我们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正确的,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带动另一部分地区和群众也逐步富裕起来。我们这样说,也必须这样做。扶贫济困,尽快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怀和重视。
去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力争在“七五”期间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人民的温饱问题。同时,国务院决定在原来用于扶持贫困地区资金数量不变的基础上,每年新增加十亿元专项贴息贷款。并且,广泛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建设,为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尽责出力。在这方面,国家机关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扶持贫困地区的工作在总结了30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方针和目标,调整了政策,经过大家的努力,有了明显进展。基本方针是,从改革入手,从发展着眼,改变过去那样单纯救济的方式,实行新的经济开发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片片、一批批地限期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这是一个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在“七五”期间,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基本目标是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使这些地区初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逐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脱贫致富。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依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千百万农民的积极性,启动贫困地区内部的经济活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人民解放军,以及不少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一些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已经初步行动起来,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势很好。面对这种形势,国家机关更应走在前面,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帮助。
第一,要为实现“七五”期间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目标切实做好几件实事。应该明确,扶贫工作不单纯是救济、救灾部门的事情,而是国家机关及各行各业的共同任务。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从较低的层次上起步,困难很多,各部门都有大量的工作可做。要帮助贫困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既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又能与当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致富路子。现在贫困地区见效快、家家户户都能搞的基本还是种植业、养殖业。不少地方是“远抓林果近抓牧,寻找机会出劳务”,在这方面,农牧渔业部门、林业部门可以起很大的扶持作用。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不只是农业的开发,还要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的资源,发展工业,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其它非农产业,在这方面,工业部门可以发挥优势,起扶持作用。比如,帮助当地利用矿产资源有计划地发展采矿业,发展建材业,利用水利资源发展小水电、水产、水运业等。扶持贫困地区办工业,特别是办乡镇企业、家庭工业,承担零部件加工等很容易见效。我们的工厂扩散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就可以带动一个村,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就能养活一家人。经济开发,主要是为农民创造和开辟多方面发展的门路,努力发展商品经济。商业、外贸、交通等部门要想办法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商品流通问题和交通问题,创造一个有利于自给性生产向商品经济转化的经济条件。经济开发还要与智力开发密切结合,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在这方面,可以多做些工作。此外,财政、银行部门要改革国家用于贫困地区资金的使用方式,千方百计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现在用于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各项资金数量并不算少,但使用方法不当,重点不突出,效益不理想。今后必须把各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贫困县,用于解决群众温饱和经济开发的重点项目上。当然,既要保证集中使用,提高效益,又要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有的地方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重点使用”的办法。这种做法,可以借鉴。据反映,有些地方资金集中不起来,计划、财政和银行等综合部门要说说话,做做工作,给予支持。总之,各个部门都有事可做,都应当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尽责出力。
第二,要把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列入长远规划。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历史任务。从现在的情况看,花几年工夫重点解决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可能的,但是要使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状态则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贫困地区在近期发展“短、平、快”项目,首先集中解决温饱问题,这是对头的;但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还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必要的大中型骨干项目。因此,各部门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把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虑进去。最近,国家计委已着手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2000年贫困地区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这是帮助贫困地区彻底改变面貌的根本大计,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希望各部门积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第三,要积极推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发展横向联合。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经验。因此,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首先要打破自我封闭状态,注意从发达地区引起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加快自身发展。各部门要为贫困地区牵线搭桥,帮助贫困地区同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科研单位、大中专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横向联合。这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当然,这种横向联合,既要发扬扶贫济困的精神,也要实行互惠互利的原则,把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发达地区的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联合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三、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但要讲求实效。
国家机关各部门采取什么形式帮助贫困地区,不强求一律。目前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派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团,有重点地帮助一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二是相对稳定地联系一片贫困地区,定期派人去考察帮助;三是从本部门实际出发,有计划地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办好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各部门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选择确定。对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总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对零星插花的贫困乡,一般由地县负责,国家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机关主要是帮助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有条件的部委,尽可能联系一片贫困地区,进行重点帮助。
应该明确,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都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发个文件,开个会,一般号召一下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图虚名、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是有害的。要做扎实的工作,做的事情不论多少,不论大小,都要把求得实际效果摆在第一位。贫困地区举办各项事业,进行经济开发,一定要量力而行。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要求过急、过高。更不能“拔苗助长”。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七五”计划的第二年,1989年是建国40周年,我们希望在庆祝建国40周年的时候,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能够大见成效,其它经济开发事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希望国家机关在帮助贫困地区进行经济开发方面扎扎实实地工作,取得更大进展,获得更大成绩,做出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