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龟苓膏抢手的奥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1
第2版(经济)
专栏:

龟苓膏抢手的奥秘
新华社记者 李永文 王宏伟 王春生
1月19日下午,记者在青海省中医院门诊部看到,取药窗前人头攒动,象抢购紧俏商品似的,人们争相把手中的一沓沓处方塞进窗口。药房内,几位女药剂员忙不迭地接过处方,把一个个陶瓷小碗递出窗外。少则几瓶多则几十瓶,甚至有人抬着一整箱
(24瓶)的。在取药处的旁边,还有人拿起电话机,语气急切地喊道:“快带记帐单来要不就没有货了!”……不一会儿,果然听发药的女同志喊道:“没有了,今天一百箱全发完了。”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0月以来,青海省中医院先后三次从省药材公司和湖南岳阳第二制药厂购进“龟苓膏”330箱,很快销售一空。仅今年1月19日至20日两天内就开出了160多箱,计3840多瓶,价值17000多元。据说,西宁地区其他几家医院也先后出现过类似热潮。
“龟苓膏”何以博得如此青睐?
“这碗子泡盖碗茶的确不错”,“吃饭也可以”,“装白糖什么的不也很好吗?”原来,奥秘在包装上:一个玲珑剔透、色雅图丽的陶瓷茶碗,还加了一个盖子,真可谓别出心裁。门诊部一位负责人也认为,“有些人是冲着包装的碗子来的”。据了解,在这家医院开龟苓膏的几千名“患者”,都是公费医疗的享受者,无一人是自费购买。国家出钱,个人得碗子——这就是龟苓膏畅销的原因。
青海省卫生部门的同志对记者说,目前,一些医药生产厂家和药品经销部门,为了赚钱,不顾国家三令五申,仍在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刺激消费者的胃口,而许多公费医疗的“患者”为贪图小利,竟不惜损公肥私。结果,这些单位和个人得到了实惠,国家却吃了大亏。青海省卫生部门的同志表示,今后要完善和改进公费医疗制度及其管理办法,堵塞漏洞,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同时他们也希望药品生产、经销部门进一步端正经营思想和作风,纠正不正之风。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