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爆竹声中的悲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1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编者按:燃放鞭炮是弊大还是利大?从今年春节期间的情况看,噼噼啪啪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烟花,带来的是大量的污染、火灾和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欢乐的节日,蒙上了一些不愉快的气氛。多年来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燃放鞭炮弊大于利。过节大放鞭炮这一习俗,是到了考虑改革的时候了。
春节已过,元宵节在即。按以往习俗,这又是大放鞭炮的日子。元宵节之夜能不能避免燃放鞭炮之灾,不能抱太大希望。因为有些人手中已经买来鞭炮,加之他们还没有醒悟到不该给社会造成危害,自己也没有切肤之痛。鞭炮得来越易,制止燃放就越难。这就让人必然考虑到如何限制鞭炮生产和销售的问题。只有人们认识了放鞭炮之害,再加上限制鞭炮的生产和销售,改革这个习俗,才有可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放鞭炮已产生厌恶情绪。改革这一旧习,数年之内,该能见到成效吧!
爆竹声中的悲歌
本报记者 王维香 陶世安
燃放鞭炮害处多!
如果还有人不相信这个说法,就请看看首都一些群众在今年欢度春节时那乐极生悲的一些情景吧。
从丙寅年除夕到丁卯年初五,因燃放鞭炮受伤,前往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北大医院、友谊医院挂急诊者,就有220人,其中重伤28人,摘除眼球7人。这些致伤者,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和儿童。7岁儿童孙建伟,因自放“二踢脚”,不幸把一只眼睛炸伤,做了眼球摘除术,造成终身残废。宣武区储库营一居民在院子里燃放礼花弹,把39块门窗玻璃击碎,使一个4岁小孩头部受伤。
爆竹声声产生的噪音,伤害着人们的听觉器官。崇文区一个青年工人,春节前花30多元钱买了一挂长鞭,除夕晚上用竹竿挑着放,结果造成爆炸性耳聋。家住丰台区蒲黄榆住宅区的一个女同志,除夕晚上11点钟出门送客,不幸被一“飞弹”击中头部,顿时血流满面,什么也听不到了。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耳鼓膜穿孔,听力受到严重损伤。
爆竹声起,那些婴幼儿的家长们更是惊恐万状。有的人用被子把婴儿严严盖住,以免受惊吓;有的人甚至抱着孩子躲到厕所里;有的人则将棉球塞住孩子的耳朵……春节期间,一对青年夫妇抱着一个刚出生70天的婴儿前往同仁医院就诊。孩子的妈妈哭诉说,大年初一,孩子正在睡觉,突然被窗外强烈的爆竹声惊醒,哭闹不止,平时听觉灵敏的孩子随即反应迟钝。据医生说,爆炸性耳聋的特点,是以损害人的高频音听力为主。闪光雷、大花炮等这类鞭炮燃放时所产生的噪声,强度大都在130分贝以上,在近距离内大大超过了人的耳朵的耐受限度。特别是老人和婴幼儿,他们的耐受限度就更小。燃放爆竹所产生的强噪音,已成为目前我国的第一致聋因素。
燃放鞭炮容易引起火灾,今年也不乏这类事例。今年春节前,北京市公安部门和各基层保卫组织,为防火做了大量的安全防卫工作。但有的人置之不理,照样毫无顾忌地大放鞭炮,结果火警还是大量发生。就在除夕夜,北京市发生了火警224起,比去年同期增加37起。特别在大年初一零时到1时的一个小时内,便发生火警104起,平均每35秒钟就有一起。这期间,全市消防队出动187次,出动消防车360辆次,近3000人次消防人员赶赴现场灭火。东城区外交部街一家汽车修理厂零件库发生火灾,烧毁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及汽车配件,损失达7000多元。起火原因是附近一居民放鞭炮引起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群众都强烈要求对放鞭炮的习俗进行改革,并希望这件事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