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M婴孩”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1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M婴孩”的命运
本报记者 张允文
最近新泽西州的高等法院正在审理一桩受到全国关注的案件。案子的中心人物是一个还没有正式取名的女婴。法院为她取了个临时的名字“M婴孩”。
“M婴孩”是去年3月降临人世的。她长得一头棕发,蓝灰的眼睛,双颊丰满,已开始牙牙学语,十分可爱。她现在成了美国各大报刊、电视台的新闻人物。
“M婴孩”是29岁的家庭妇女玛丽·怀特黑德根据一项“借腹生子”的合同经过人工授精怀胎后生下的。生父威廉·斯特恩是一名生化专家,其妻41岁,患有动脉硬化症。斯特恩太太担心怀孕后病情加重,于是夫妇两人决定“借腹生子”。他们通过纽约一家“不孕中心”服务所的介绍,在300名“替身母亲”候选人中物色了怀特黑德。双方签订了一项合同,规定怀特黑德为斯特恩夫妇怀孕后生下的婴孩不管有无缺陷都归斯特恩夫妇,为此她应得报酬1万美元,外加一切有关的医疗费用。中间人得1万美元。但是,婴儿出生后,怀特黑德为一种“强烈的母女情所压倒”,要求合同作废,留下孩子。她违抗地方法院的裁决,拒不交出孩子,并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潜逃到弗罗里达州的亲戚家。斯特恩夫妇花了2万美元雇了私人侦探把孩子找了回来。新泽西州的高等法院已结束了第一阶段审理,法官初步裁决,孩子暂归斯特恩夫妇抚养,怀特黑德每周可去探望两次,每次两个小时。现在这件案子的第二阶段的审理工作已进行了一周,估计还将持续一个月。
“M婴孩”的归属问题为全国密切注视,主要原因是“借腹生子”尚无成文法律。借腹生子技术成熟于6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行业”始于70年代初。迄今用这一办法生下的孩子已有五、六百,去年就有65名。到美国来找“替身母亲”的顾客还有来自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过去曾经发生过几起孩子归属问题的纠纷,但闹到法院的这是破天荒第一桩。目前美国有29个州正在研究有关法律,但意见分歧极大,都已望难却步。因此,“M婴孩”的纠纷法庭如何裁决,将为全国创造一个先例。全美国22个“不孕中心”都在观望,要看一看“M婴孩”的命运如何,才敢签订合同。
“借腹生子”这一行业之兴起,首先是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其次是15%的美国夫妇,女方不能怀孕。斯特恩所以要找“替身母亲”,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同自己有血缘关系。斯特恩是犹太人,亲属大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纳粹的大屠杀,他希望自己的后代带有自己的“基因”。
“借腹生子”这一行业,象堕胎一样,已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动感情的“道德问题”。社会上有一些人,尤其是宗教界人士,强烈反对这种行业。他们认为,这一作法把孩子作为“商品”,是一种“变相的婴孩买卖”,是对贫穷妇女的剥削。通常能出高价“借腹”的都是中产阶级以上阶层。斯特恩夫妇都是收入可观的高等技术人员。怀特黑德的丈夫是名清洁工,他们已有两名孩子,全家4口人,生活境况不如斯特恩夫妇。因此,社会上不少人担心这行业将鼓励一些富有的夫妇为不中断自己的工作而找“替身母亲”。(本报华盛顿2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