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普希金——中国人民喜爱的诗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1
第8版(副刊)
专栏:

普希金——中国人民喜爱的诗人
  卢永福
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辞世至今,已经整整150周年了。
普希金是19世纪初俄国诗坛上的一位奇才。他以其天才的诗的火焰,给当时的俄国诗坛带来了活力,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戏剧、小说创作,把俄国诗歌和俄国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普希金时期”,使俄国文学跻身于当时以歌德、拜伦和雪莱等大诗人为代表的西方优秀文学的行列。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诗歌的一个主调,就是歌唱自由。他的自由的诗篇如《自由颂》、《致恰阿达耶夫》、《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等,象火把,象号角,照亮并震撼了俄国19世纪20年代前后封建专制主义的沉沉黑夜,使统治者胆战心惊,坐卧不安,在人民的心头却唤起了“善良的感情”,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憧憬!因此,他被人们誉为
“自由的歌手”、俄国十二月党人革命运动的“诗的代言人”。
普希金诗歌的又一个主调,就是歌唱大自然、歌唱爱情,他的这方面的诗篇为俄国文学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瑰丽的美的画廊,培育着人们高尚美好的情操。因此,普希金也堪称“爱情的歌手”、“美的崇拜者”。
普希金一生短暂,道路坎坷,但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却以诗人的热情和敏感、思想家的认真和执著,透过革命的兴衰,严肃地思考文学、人生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他说,“在启蒙的方面,我要和时代并驾齐驱”,他为俄国后来的文学家和革命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中国的读者是幸运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普希金的名字1900年才出现在中国的书刊里;1903年,他的描写普加乔夫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才经过转译传到了中国;1907年,鲁迅在其《摩罗诗力说》一文里才比较完整地对诗人普希金加以论述,但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由于前辈文学家、翻译家的努力,普希金的脍炙人口的小说、歌唱自由和爱情的诗篇,或由其他文字转译,或由俄文直译,都陆陆续续送到我国读者手中。这种介绍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前,1937年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和1947年普希金逝世110周年的时候,先后出现过两个高潮,普希金的重要作品大多被译了过来。这些作品给当时中国的进步文学提供了营养,为中国读者带来了温暖。普希金的名字在中国进步文学界是倍感亲切的。
建国以后对普希金的介绍更有一番新的景象。他的重要作品——诗歌、小说、话剧、童话,都从俄文直接翻译了过来,受到了新中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十年动乱以后的最近十年,又不断地有新的译本出现,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除原有的三个译本以外,又出现了三个新的译本。对普希金的研究也大大地加强了。1981年5月,我国在长沙召开了普希金学术讨论会,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总结,会后出版的《普希金创作评论集》,可以看作多年来普希金研究的成果。这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普希金选集》七卷集陆续出版。它的问世,必将把我国普希金作品的翻译和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现在,我国翻译出版的各类普希金诗集、文集约有70种之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地增加。
普希金的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美、凝练、明朗、流畅的诗作,早已超越了国界,变成了人类的财富;也超越了时间,进入了现代人的心灵。
(附图片)
普希金像 高 莽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