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一位残疾人的奉献——记昆明市特等劳动模范黄自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位残疾人的奉献
——记昆明市特等劳动模范黄自平
杨伟 罗同松
在云南省昆明市一条小巷深处,有一间破旧的小木屋。屋里一群就要去大学报到的青年男女,围住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又说又笑,既有惜别的恋情,又有关切的嘱咐。这位瘫痪在床的人,就是自学成才,十年间辅导一百八十六人上大学,被人们誉为“病榻园丁”的黄自平。
奋进在生活的激流之中
1947年,自平出生在异国他乡。新中国诞生的时候,他跟随父母蹦蹦跳跳地回到了祖国怀抱,与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生活在充满欢乐的世界里。
正当自平吮吸着知识乳汁茁壮成长的时候,类风湿关节炎夺去了他自理生活的能力。肌肉萎缩,肌体畸形,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瘫倒在床,再也起不来了。从此,一孔之窗的天空,狭小的房间就是自平所见的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绝望的挣扎,自平在社会和亲人的关怀下,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学习文化知识。命运的不幸磨砺了他的坚强意志,顽强的奋斗陶冶了他的高尚情怀。他学完全套自学丛书之后,接着自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大学课程。同时还自学了英、法、日三门外语。他请人把自己抱进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场,取得了中文、法律两个专业十三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
辛勤耕耘在旷野田园
经过“文革”灾难的祖国春回大地,百业待举,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自平。去火热的建筑工地?去机声隆隆的车间?显然都不现实。社会上许多青年为考不取大学而苦闷,自平决心用教育的方式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开始了试验性的义务辅导补习。1977年,就有三人经他辅导被大学录取。“我的知识有用了!”自平高兴得不能自已,决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十年来,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酷暑雨雪,自平的小木屋里都挤满了求学的人。这当中有待业青年,有在职干部、工人、教师、解放军战士和在校学生。教室只有斗室一间,教具只有一块纤维小黑板,教师只有他一个,文史地数理化和外语课程都开设,学制只有10个月。
有人说自平象一块“知识磁铁”,吸引着众多的求学者;更有人说自平是一个辛勤的播种人,不知疲倦地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每年送走三百个日日夜夜,就有一群学生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挤在自平的小木屋里,欢声笑语充溢了这狭小天地的所有空间。
但是,一封来自楚雄的信却发出了哀叹:“黄老师,我辜负了你的希望,枉费了你的心血。我与大学无缘了!”落款是:“你的不争气的学生李晓”。
深思良久,自平顺手抓起纸笔,写下了“火速来昆,不得有误”几个字,随即寄往楚雄。
没过几天,李晓来到小巷深处的小木屋,坐在自平的床沿上,低垂着头,“黄老师,你‘刮’我吧。”
“你没有考好,除了你平时不求甚解之外,我也有责任。责任就在我发现了你的缺点没有及时指出来。”
“别说了,黄老师,我是朽木不可雕。”
“瞎说些哪样!在现有基础上,再补习10个月,每科增加15分是可能的,考上院校问题不会太大。”自平一个劲地为李晓加油打气。他还写信给李晓的父母,分析李晓的现状和潜力,畅谈自己的想法、计划和决心。
李晓心中的坚冰被自平火一般的热情溶化了。他背来铺盖卷与自平住在一起。有时深夜一两点钟,师生俩还在方程的海洋里游弋。
1985年金秋,黄自平有五十三个学生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李晓也以四百三十二分的成绩,进入云南工学院建筑系深造。
女青年陈安妮求学心很强,由于学习不得法,三次高考都落第。在黄自平的精心指导下,她取得了大专文凭,还取得了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法律两个专业十四门课程的合格证书。鉴于她学有所成,被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录用。陈安妮满怀深情地说:“我能够如此,全靠黄老师的辅导。”
不值得计较的误解
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们离去了,小木屋空荡荡的。身体永远呈“V”字形的黄自平侧躺在床上,只觉得一种扑朔迷离,怅然若失的感觉悄悄地袭来。同龄人既有施展抱负的工作岗位,也有温暖幸福的家庭。天伦之乐是什么滋味?他没有品味过。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是最痛苦的。那么,还有什么呢?
一个冰冷的冬日,房产归属单位要动手拆除这可怜的小木屋。学生们与其交涉,被无端地打了一顿。自平与来人讲理:“就是拆房子也要等我讲完课,怎么一来就拆,举手就打呢?”来人中的一个吼道:“你一个残废人,有什么公民权!告诉你,三天不搬出,叫你扫地出门!”
“为什么我没有公民权?我为国家培养人材何罪之有?”经过再三交涉,小木屋总算保留下来了。但是,建大楼的基坑挖得距小木屋的房檐滴水坑只有20厘米。学生们围在自平身边,雪花从拆空了的房顶上洒落下来,落在他们的头上、身上、书本上。更可叹的是,自平曾连人带轮椅跌下两米多深的石坎,头上缝了9针,身上多处青紫淤血。伤还没有好,他头上缠着绷带,又开始为学生讲课了。
1985年教师节,全国的教师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有的光荣入党,有的乔迁新居,有的晋升工资,有的接受嘉奖,而义务办学9年多,为国家辅导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黄自平却被遗忘在这个角落里。
1986年4月底,昆明市人民政府、市总工会授予自平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在劳模表彰会上,人们发现自平胸前的红花与众不同,没有“劳模光荣”字样。据了解,这个区别就在于黄自平不是正式职工。
深得人民的厚爱
上面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黄自平以病残之躯为祖国做出了贡献,党和人民政府对他倍加关心。省、市、区分别授予他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称号,树他为文明市民标兵,选他为市政协委员,授予他以昆明市特等劳动模范,全总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号召全区人民向他学习,省长和志强在看望黄自平时夸奖说:“自平同志,你为云南办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谢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坐着轮椅来到自平的小木屋,和自平亲切交谈,希望他注意身体,培养出更多的人材。
自平给予学生知识,学生们也尊重、关心、照顾他。他生病住院,学生们去陪房、喂药、喂水。陈安妮杀了四只鸡炖好送到自平的病床前,一勺一勺地吹凉送到老师嘴里。天冷了,两个孩子都由自平辅导上了大学的马书全送来了棉鞋,学生周洪的母亲为自平编织了毛线裤。残疾人康复医院的王医生义务为自平气功治疗,昆明工学院的杨志培定期上门为自平义务理发。美籍华人方宝贤教授从大洋彼岸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自平先生,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的助人精神使我极为钦佩。希望你继续帮助要考大学的青年,在祖国的西南,培养出更多的数学家。”
党的关怀,人民的厚爱,深深地印在了自平心中。尽管命运不幸,人生坎坷,但是在社会主义祖国,自平得到了应该属于他的位置,受到了人们的敬重。现在,黄自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决心把仅有37公斤重的身躯和一颗赤子之心献给亲爱的党,献给伟大的祖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