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访“普希金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2
第7版(国际)
专栏:苏联通讯

访“普希金城”
唐秀山 张孟仪
从列宁格勒市中心乘车南行,不多大功夫,就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普希金城”。
位于列宁格勒郊区的这座小城,过去叫“皇村”,是历代沙皇避暑的地方。这里不仅有金碧辉煌、宏伟华丽的宫殿和风景如画的皇家公园,而且有座“皇村学校”和一所“全苏普希金博物馆”。由于这里是普希金度过青年时代并成长为俄罗斯伟大诗人的地方,所以后来将其改名为“普希金城”。
皇村学校的花园里有一尊普希金塑像,诗人在一条长椅上斜坐着,右手撑头,左手搭在椅背上,似在沉思。人们轻轻地从他身旁走过,好象是生怕打断了他对美妙一瞬的回忆或某一诗作的构思。
我们走进学校,首先参观的是位于二楼的礼堂。这个宽敞明亮的大厅是沙皇当时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的地方。横穿过礼堂,就来到了学生上课的教室。在这个呈弯月形的房间里摆着三排课桌。讲解员说,当时学生不超过30人,普希金则是同窗中的佼佼者。在寝室楼,我们看到了普希金当年的书房兼卧室。这个只有7平方米的斗室,一切按当年的原样摆设着:一张小床、一个书柜,一个盥洗台,小窗前放着一张课桌。
普希金12岁时进入这个专门为贵族子弟兴办的学校,一直到1817年结业为止。正是在这里,他从俄国启蒙运动者拉吉舍夫和法国启蒙主义者的著作中接受了进步的自由思想,结识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诗歌的创作。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首是1813年写的《赠娜塔利亚》情诗。在1812年卫国战争爱国热情的激励下,1814年他写下了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长诗《皇村回忆》。在皇村学校期间,普希金一共写下了120首诗和两篇未写完的长诗。
在皇村学校对面一街之隔的皇宫大厦内有一个“全苏普希金博物馆”。这里以丰富系统的展品向人们介绍了诗人的家世、生平、社交和创作道路。
走进展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墙壁的普希金亲属的画像。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父亲当过禁卫军军官。普希金童年是由法国家庭教师培养的,他的保姆也教给他许多民间童话和故事。八岁的时候普希金就能用法文写诗了。在展室的一面墙上,非常突出地悬挂着诗人夫妇的两幅画像,这真是一对绝代的才子和佳人。
从这里展出的普希金手稿和著作可以看出,诗人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诗歌语言之美、格律之新、思想之深邃、情操之高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充分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民族的气息。他诅咒当时沙皇的黑暗统治,同情和支持当时的十二月党人。正因为这样,20岁的时候便被沙皇下令流放南俄。
博物馆里展出了普希金生前阅读过的书籍。据介绍,普希金约有14种语言的6000多册俄国和外国的藏书。讲解员还特别告诉我们:普希金曾阅读过不少有关中国的书籍,1830年1月,他曾请求沙皇当局派他随使团访问中国,但遭到拒绝,这是他一生中感到遗憾的一件事。
普希金于1837年2月10日在决斗中身负重伤而逝世。虽然他在世只有37载,但却为俄罗斯民族留下了丰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为俄国和苏联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他不仅得到本国人民,而且也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和热爱。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