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面向市场 少找“市长” 抚顺铝厂运用自主权解决生产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3
第2版(经济)
专栏:

面向市场 少找“市长”
抚顺铝厂运用自主权解决生产难题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周保华、通讯员夏阳报道:4年前因开工不足而苦日难熬的抚顺铝厂,如今重振雄风,成为全市有名的盈利大户。这巨大的变化从何而来呢?厂长刘万达说:这是我们由找“市长”变为找市场带来的结果。
抚顺铝厂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第一个铝镁硅钛生产联合企业。30多年来,它生产的铝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3。1983年,由于东北电网供电紧张,对抚顺铝厂的日供电量从582万度减少到108万度,全厂636台电解槽的开工率仅有18%,工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按照以往的惯例,厂长带着一班人马到处奔波,找市长,找省长,找部长,拍发加急电报,派人驻京催办,要求国家增加供电指标。可是,这一切都没有结果。这一年,全厂生产铝锭22000多吨,仅为生产能力的1/5强,出现了1600多万元的高额亏损。
找“市长”不灵了,继续当国家“五保户”的办法也行不通了。抚顺铝厂的领导人看到,只有充分运用国家给予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市场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显露身手,才是使企业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从1985年起,抚顺铝厂转为向市场要电。他们广泛搜集电力生产信息,了解地方用电情况,并通过投资入股集资办电、提供技术换回用电指标、利用电网电力富裕时增加产量等渠道,使计划外用电每天增加近百万度,占全厂日耗电量的28.3%,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1985年,这个厂的铝锭产量回升到6万吨,摘掉了连续几年的亏损帽子,实现利润1233万元。
找市场,打开了抚顺铝厂领导的眼界,他们不再躺在国家怀里等、靠、要,而是自觉地按照商品经济规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去年,全厂计划内的原材料国家只按70%供给,主要原材料缺口达7万吨,几乎占生产实际需要量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充分发挥本厂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富余和产品长期畅销这四大优势,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解决了原材料供应上的难题。目前,抚顺铝厂已与国内20几个省市的40多家企业打通了计划外原材料供应的渠道,使生产上缺口较大的氧化铝、石油焦、沥青和钢材等24种主要原材料基本上得到了满足。
他们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只生产铝锭的单一产品结构,实行产品延伸生产,进行深加工,先后生产出铸造合金铝、变型合金铝等4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从而扩大了产品的辐射范围,满足了用户的需要。这个厂还全面加强了质量管理,使铝镁硅钛四大主导产品均荣获国家质量评比银质奖,国优产品产值率达到63.8%。去年,全厂产品检查合格率和产品出厂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面向市场,放开搞活,使抚顺铝厂这家万人大企业踏上了新的台阶。1986年,全厂工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多元,铝产量突破了7万吨,比国家指令性计划增长了52.6%;实现利润2837万元,比国家计划增长136%。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