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李太航不要国家一分钱创办企业化科研经营实体 探索科技体改之路不怕冒风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李太航不要国家一分钱创办企业化科研经营实体
探索科技体改之路不怕冒风险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上海一所不要国家事业费的企业化科研机构经过三年发展,已经演变成一个研究所——上海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一个经营公司——上海现代信息技术总公司。它科研成果累累,还在全国四个省建立了9个联营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这个机构的创办人、42岁的共产党员李太航,原是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曾获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他的关于复杂工业过程的计算机预测方法,被著名专家鉴定为“国际上的一个创新,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这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技工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提高个人的科研成果上,一直想创办一个
“内耗”小、出击快、转向灵,打破“大锅饭”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科研实体。上海市的有关领导十分赞赏这个想法,鼓励他走出来闯一闯。
1984年初,李太航不要国家一分钱贷款,冒着风险,和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办科研所。当时,计算技术所的不少同事为他惋惜,劝他说:“你在所里并非没前途,何必要去走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呢?”李太航忧国忧民,他说:“作为一名党培养的知识分子,应该去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道路,为此,不仅要冒些风险,哪怕作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三年来,这个科研实体以科研促经营,以经营带科研,目前已形成电子电脑、自控、轻化、塑料和综合工艺五个研究室,有职工98人,其中专业科技人员42人。他们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来确定科研项目,创办后已完成科研项目38个。1986年搞成的高技术产品红外准直仪、红外报警器,用于建筑、测量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圆珠笔厂工程师孙绍宣是一位被“冷落”了多年的高分子专业人才。1984年,他加入了这个机构,很快就搞出了高浓度万能色母和塑料合金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填补空白,打破了日本对万能色母的垄断。圆珠笔厂的同志不无感叹地说:“看来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孙绍宣原来在厂里是‘一棵草’,现在成了‘一个宝’。”
2月12日,李太航在北京对记者说:“这几年,有大批的科技人员走出深宅大院,以各种形式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道路,纷纷取得可喜的成功。我个人在创办这一科研实体的同时,在国内外发表了12篇论文。我们研究所与公司的同事们在一个和谐的、能互相激励、能一展所长的环境里工作,知识分子的光荣感、使命感大大增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