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元宵节之夜的“表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元宵节之夜的“表演”
本报记者 欧庆林
2月12日,元宵节之夜。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西大厅,灯火辉煌,喜气洋洋。参加北京市石景山区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演展会的近百名幼儿园的孩子及中、小学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夜晚。
这是一种颇有吸引力的表演:石景山区第二幼儿园5岁儿童任博,小小的个头,却端坐在计算机前,迅速地装配起各种图型,做着加减运算和
“阿毛买玩具”等游戏。古城二小、北工大附小的低年级学生,在几十秒钟内,用计算机运算出近百道数学题,并当场判出对错。黄庄职业高中的学生,用“软件”进行服装裁剪,灵巧、准确,又易于掌握……
国务委员方毅、宋健,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等同志也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演展会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现场表演。他们一致称赞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充分肯定这件事情抓得好。
北京市石景山区从1983年开始,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在国家教委、铁道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普及计算机教育工作有了迅速发展。全区已有40%的学校配置了计算机,有3000多名中小学生学过或正在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操作机器,不少学生能编写简单的应用软件。该区参加了1985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软件交流会,获得优胜奖。目前,全区共研制开发了教学软件和教学管理软件近百件,基本形成了从幼儿、家庭到中小学及成人教育的一个系列。
演展会上,一些中、小学教师对领导同志说:在中小学和家庭普及计算机教育,这是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们要早抓、抓好。他们反映,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生产有待进一步开发,价格还比较贵。他们希望国家能够采取一些措施,为中小学和家庭定点生产价格比较便宜的
“软件”,使计算机更快地在普通教育和学龄前教育工作中普及。
与孩子们告别前,方毅高兴地提笔写道:“计算机从娃娃抓起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