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钢铁工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发展钢铁工业要上水平、上品种、上质量,尽快向国际标准过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4
第2版(经济)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钢铁工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发展钢铁工业要上水平、上品种、上质量,尽快向国际标准过渡
本报记者 曹瑞天
近几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很快,打破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1966年至1976年,钢产量平均每年只增加54万吨;而1976年至1986年,钢产量平均每年增加300万吨。去年突破5,000万吨,而且主要是靠企业挖潜、改造和扩建。发展钢铁工业,并不仅仅是上数量,更重要的是上水平、上品种、上质量。把目光投向世界,积极利用外资,向国际标准过渡,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正是当前钢铁工业展现出的重要变化。
利用外资,加快发展钢铁工业,这是国务院去年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并专门成立了利用外资加快发展钢铁工业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和规划。我国钢产量虽然名列世界前茅,但人均占有量仍然很低。国家每年要花几十亿美元的外汇进口钢材,去年仍高达一千八百万吨,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利用外资,增强钢铁生产能力,不仅可以缓解国内资金不足,减少钢材进口,改变长期对外依赖的局面,而且可使国内钢铁企业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利用外资,一是走以现有企业挖潜、改造、配套、扩建为主的路子。首先选择那些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的企业作为利用外资企业,并做好可行性研究,争取三到五年时间,基本形成生产能力。二是要注意利用内资。外资要用在刀刃上,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其他建设费用可以利用内资,从而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业的积极性,节约外汇,缩短工期,更快地见效。三是以改革的精神,用经济的办法办事。国务院已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由国家计委和冶金部双重领导,以冶金部为主,这个公司是有权力、讲效率和有经济责任的法人,将负责筹措外资,并起统筹协调的作用。四是落实以产顶进,用新增产的钢材顶替进口钢材。五是择优确定项目和采购国外设备。对内首先选择投资省、技术基础好、潜力大、落实以产顶进比重大的企业。对外购买技术和设备时,要货比三家,选择质量好、供货期短、价格便宜、肯转让关键技术的厂家。
把提高钢铁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加速向国际标准过渡,这是冶金工业今年要抓的又一件大事。长期以来,产品品种质量是冶金工业的一个薄弱环节,与国外先进产品差距较大,很不适应各部门技术改造的进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如铁路高速重载、煤炭强化开采、海上采油等重要建设项目,都急需大量好钢材。而去年全国钢铁产品抽查合格率只有86%,这种情况不改变,数量再发展,也仍然是低水平的。为此,冶金工业部提出:“七五”计划期间,重点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钢材要达到40%,地方钢铁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的钢材比重也要有显著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比“七五”计划期间实现6,000万吨钢还重要,难度也更大。但冶金战线300多万职工的决心更大,主要采取的对策和行动是:针对质量不稳定问题,着重加强管理;抓标准,今年按国际标准生产的钢材要增加到550万吨,还要加快步伐,连去年共将颁布300多个国际标准,并在全行业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一般水平和现行国家标准三级,实行不同价格;打通200条按国际标准生产的作业线,从原料、冶炼到轧钢、精整、包装,用新工艺代替旧工艺,推动产品质量尽快向国际标准过渡。
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重点,推进技术进步,则是迅速提高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重大战略措施。其重点,是由单项技术向成套技术、系统技术发展;在消化的基础上创新,提高水平;从实际出发,抓好推广,扩大覆盖面。“七五”期间,还要组织好再消化吸收100项设备技术,推广300多项消化成果。同时,切实组织好科技攻关和新兴技术的开发研究。去年,国家科委攻关项目已经完成了可行性论证和签订合同前的准备工作,今年将对已签订的10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合同和82项国家技术开发合同,组织好队伍,落实试验条件,完成规定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