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果树“财神”——记西北农大副教授孙益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通讯

果树“财神”——记西北农大副教授孙益知
牛宏泰 蒋建科
如何引导、扶持偏远贫困、文化落后的山区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孙益知副教授用他五年的实践交出一份答卷。
白水县,是陕西渭北东部的一个山区县。这里盛产苹果,是有名的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可前些年,特别是1983年,该县苹果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虫果率剧增。产下的苹果运到西安,每公斤卖一角二分钱都没人要。执勤人员还嫌这些苹果是“污染源”。这一年,该县仅苹果一项,损失100多万元。当地农民焦急万分,纷纷提出挖掉这“痛心树”,改种粮食。
孙益知得知这一情况后,毅然应聘挑起指导该县防治苹果病虫害的重担。自1984年以来,他在完成教学任务之暇,往来奔波于学校与白水县之间,先后行程1万多公里。
1986年6月13日,他带学生在学校果园实习,发现苹果食心虫已开始产卵。“刻不容缓!”他心里惦记着白水县的苹果。第二天一早,他冒着小雨先到五泉乡上湾村果园指导防虫;中午又冒着大雨步行20余里走回学校,下午准时给学生讲课。第三天是星期天,他清晨6点半就挤上公共汽车,下午4点半赶到白水县。5点钟时,他已在该县通积农场果园指导果农防虫了;一直忙到晚上10点钟。第四天,他又跑遍该县东南各乡果园,逐一指导喷药防虫。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摸清了白水县苹果食心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三年里办了30多期培训班,为当地培养了千余名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60多次,使苹果食心虫防治技术在该县深深地扎下了根。该县2.2万亩苹果的虫果率由1983年前的73%,下降到1985年的2.36%和1986年的0.9%。仅苹果食心虫防治一项,白水县三年挽回损失500多万元。白水苹果以其艳丽的色泽、甜香的果味风靡西安、武汉、广州、深圳等国内市场。三年里,白水县涌现出苹果收入万元以上的致富户50多个。
近年不少地方兴起山楂热。1979年陕西省果品茶叶公司从外省引进良种山楂接穗,在商南野山楂林嫁接,1981年结果。群众看到嫁接后的山楂果虽比野山楂大、产量也高,但病虫果占了一大半,心里凉了半截,不少人打了退堂鼓。面对这一新课题,孙益知1982年应聘担起了研究推广山楂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一新的任务。
以前,国内外对山楂病虫害的研究都不多。孙益知五年来先后20多次翻过秦岭,到商南县清油河乡涧场村研究、推广山楂病虫害防治。山里农民生活苦,他和农民同吃一锅饭;山高路陡,晴天爬山已十分艰难,他却多次冒雨爬山。通过五年深入调查,他初步查清了危害山楂的病虫害多达130种,摸透了病虫发生和危害规律。1986年,涧场村山楂收入达37万元,靠山楂初步脱了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