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现代化与农村文化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4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现代化与农村文化研讨会”综述
去年12月,《当代中国》丛书上海卷编辑部、《解放日报》市郊版编辑部、上海生活美学学会和知识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现代化与农村文化研讨会”,就当前如何积极进行中国农村文化的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会上发表的意见综述如下。
必须重视农村文化的研究工作
与会者认为,开展农村文化研究,事关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八亿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八亿农民的生活模式、思想模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些同志指出,在我国,传统的小农意识顽强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开展农村文化研究,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使人们的思想同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相协调、相适应。
开展农村文化研究,将有力地推动学术理论界把文化问题的讨论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掀起了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但是,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和特点的过程中,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加强文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应当纠正对传统文化只局限于研究书本、经典等文献材料的做法。一些同志强调,研究农村文化,通过把握农村文化的特征,将使我们有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对它作出准确的评价,找出它在现时代的发展途径。
研究农村文化,有利于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我国的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不但要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而且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到世界上去。这里讲的优秀文化,指的是具有中国民族、地域特征的文化成果(如民间艺术等)和具有历史特征的文化成果(如风俗习惯等)。
关于农村文化的特点、类型和发展趋势
关于农村文化的特点,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农村文化(乡村文化)是和城市文化(都市文化)相比较而言的。城市处于文明的中心地区,而农村则是文明的边缘地带。因此,农村既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大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小天地。农村文化具有城市文化所没有的诸种特点,如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保守型;土生土长的单纯性、乡土气;作为精神生产的低压区对城市文化扩散的接受型、被动性。另一种意见认为,农村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是工业文明的对立物,因此农村文化表现出某种落后性和小生产的狭隘片面性。第三种意见认为,农村文化与一切文化一样具有地域和历史阶段的两重性,而且这种地域与历史阶段的划分往往具有相对意义。例如农民村落相对于乡镇社区,乡镇社区相对于中心城市,都可以找出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区别,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区别。
此外,在现代化的先后次序上,一般认为总是城市先走一步,农村随后跟进。所谓农村现代化,就是农村城市化,大量人口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文化向农村辐射、扩散。也有人对此表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在中国,农村文化长期影响并制约着城市文化,农村文化有很强的生命力,农民有很强的文化创造能力。当前,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农民创造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于农村文化的发展趋势,一种意见是农村向城市学习,主张把城市中的一切文化设施、文化形式搬到农村。另一种意见主张在保持农村习俗、农民特色的前提下实现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要照顾农村的实际条件,适合农民的口味。与此相联系,与会者探讨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有人认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农村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思想新观念正在取代旧思想旧观念,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普遍心理。也有人认为,农民在物质上富了,对精神的需求确实在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需求并不一定反映新思想新观念,有时恰恰同封建迷信、奢侈浪费、寻求感官刺激等旧思想旧观念联系在一起。据调查表明,这几年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买卖婚姻、大办婚丧喜事、赌博等现象有增无减,这就说明经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并不自然而然地上去。另一种意见认为,迷信、赌博等现象决不是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的,它的滋长蔓延,既是传统的延续,又同当前农村仍然缺医少药、缺少适合农民需要的娱乐活动有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的社会福利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病。 (学新 根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