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有意义的创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4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有意义的创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观后
蒋和森
人们盼望已久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创举。
所以说它是创举,因为过去《红楼梦》虽然也曾摄成电影,但那只是其中的片断,或者只限于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故事;象现在中央电视台这样按照原著的庞大结构,完整地把全书丰富多彩的内容搬上屏幕,从而展示出《红楼梦》的博大精深,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取得不少成绩的第一次!
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秘密,我在研究这个秘密,我想做一个人。”《红楼梦》就是非常艺术地写出了人的“秘密”,并从而非常深刻地写出了人生。人生的苦恼,人生的辛酸,人生的追求,人生的悲欢离合……总之,许多带有普遍意义而又与时代社会有着深刻联系的人生问题,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生动感人的艺术表现。它既可以打动象王国维这样的学者,更可以打动无数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爱情、理想和追求的人们。至于书中所展示的那些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在今天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部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结晶的天才杰作,它虽然可与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媲美,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所超过,却还没有取得象托尔斯泰、歌德、莎士比亚那样巨大的世界影响。这中间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以及西方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不能不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即使是中国人,如果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缺少修养,也不能真正欣赏《红楼梦》。因此,中央电视台通过容易为群众接受的视听艺术,把《红楼梦》完整地、直觉地显现于荧光屏上,使全国以至世界观众都能“读”一遍《红楼梦》,这实在是一件意义巨大的工作。
当然,这一工作的难度很大,因为愈是伟大的作品便愈是难以改编。一经改编,总是往往不及原著的丰富深厚,更难保持原著的神韵。这原是可以理解的,伟大作品只能体现在作者所精心创作的唯一最好的表现形式里。外国有位名作家曾说,好的小说拍成电影往往改坏,但不怎么好的小说倒是反而改好了。这是说得颇有道理的,因为后者留下了许多可供继续加工和提高的地方。然而,电视剧组的同志,不畏艰难,勇敢地挑起把《红楼梦》搬上屏幕的重担,这种精神就首先值得我们赞赏;更何况电视剧本身也在不少地方表现得颇为出色,他们终于把用文字写成的《红楼梦》变成了可以耳闻其声、目观其色的活动画卷。至于剧中场面之宏丽,结构之纷繁;有些艺术处理既显得手法简洁,又能刻画入微;还有在使人物生活化,情节多维化,以及汲取书中生动的语言等方面,也都能力求体现原著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所有这些成就,可以看出导演、编剧、演员、摄影、音乐、美工以及其他同志不知付出多少艰辛和发挥了艺术上的创造力。是的,使《红楼梦》由书面走上屏幕,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
当然,《红楼梦》毕竟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要把它再现于荧屏,总难免犹有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譬如对人物的刻画,如何从一些外在的性格特征更为深入地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及其丰富的形象内涵,也许还可再作进一步的提高。又如除了“花柳繁华”之外,如何表现出那渗透全书的悲剧气氛,往往于繁华之中更显苍凉的艺术韵味,还有那贯注全书的诗意的抒情的气息,似乎都还可以再作富有深度的艺术体现。
深沉含蓄,是《红楼梦》的一大艺术特色,如果为了追求某种效果而表现过火,反而容易失之浅露。至于用考证的眼光来代替艺术构思,敷衍出一些想当然的情节,那就离原著更远了……以上这些粗浅的陋见,不知可否供参考?
把《红楼梦》这样伟大的古典杰作搬上影视,很难要求一次就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有些世界文学名著曾多次改编成电影,可见并非一蹴就登绝顶,它总是在等待精益求精的艺术再创造。《红楼梦》电视连续剧首先奠定了良好的开端,而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是令人十分喜悦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