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绥德炕头石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4
第8版(副刊)
专栏:

绥德炕头石狮
国征 江成
我国民间石刻艺术非常丰富。陕西省继发现关中拴马石后,最近又发掘了以绥德县为代表的陕北炕头石狮。去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
绥德民间炕头石狮遍布全县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密切,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这些石狮最大的二十至三十厘米高,最小的只有两三厘米高,狮子的神态生动多样。在一块块因烟熏手摸而变黝黑的石料后面,民间诚挚、纯朴的情感外溢,同时还显出一种神秘感。它们的历史渊源悠久,其产生与流传,同当地群众自古对狮子的崇尚心理和特殊的地方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
绥德民间炕头石狮的形象塑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稚朴型,再一类属于写意型。第一类体积偏大的居多,新奇怪异,特别引人注目。有的象顽皮的小孩,有的象严肃的老头,有的象憨稚的布老虎,也有的象逗人的小猫、小狗或小猴等。每一个形象不但外形新颖而且各具鲜明的个性。第二类多数是小巧玲珑的作品,呈薄片状,是一些雕刻技艺娴熟、造诣很深的艺人的随意之作。它们变形而不失狮子特征,一个个形象伶俐活泼,天真可爱,丝毫没有做作之态。过去石刻艺人们雕炕头石狮时和受雇于官府、大户、富贾等不同,他们多半是为邻里、亲戚或为自家雕刻的,因此,在雕刻中他们心境是自由的,想象能充分发挥,真正显示出他们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正是炕头石狮可贵的艺术特点。
炕头石狮属于小型石雕,但给人感觉气势颇大,很少有繁缛琐碎痕迹。有的老艺人谈他们雕炕头石狮的经验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对眼睛一张口。”因此,他们多采用大胆夸张与取舍的办法,有意放大狮子头部,留心对狮子眼睛和嘴巴的刻画,而对狮子其它部分则相对放松,大刀阔斧,泼辣明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