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助理工程师郑启明领办七人小厂发展成茶业一条龙 靠科研起家 靠改革起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助理工程师郑启明领办七人小厂发展成茶业一条龙
靠科研起家 靠改革起飞
本报讯 记者张敏求报道:四川省泸县茶叶精加工厂由茶叶加工助理工程师郑启明领办,使原来只有7个职工的小厂发展成为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茶业公司。去年全厂生产各类茶103万斤,产值410万元,人均产值达6.4万元。还有5个产品远销国外,一年创汇5.4万美元。
郑启明是1980年辞职扔掉“铁饭碗”、到泸县领办茶叶精制加工厂的。第一年,他和7名职工利用3000元贷款和自制的简单工具,生产出5500公斤沱茶。三年后年产量达到了近10万公斤。正在生产逐步发展的时候,由于全国茶叶市场不景气,工厂陷入了困境。当时,郑启明有机会调到一家开发公司去工作,但他不走,要想方设法把工厂办好。除了钻研现代科学经营管理的知识外,他和几个职工跑了50多个中小城市,花了3个月时间,了解市场情况,掌握了大量经济、技术信息。他发现国内外市场都需要保健饮料,就决定从抓科研入手,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保健饮料茶。
1984年,工厂尝试用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中草药,配以优质绿茶,精心加工抗衰老茶,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制成功。数百次多种动物试验和人体对比观测试验证明,这种茶具有强化护肝、健脾益肾、增进食欲、增强体力、延缓衰老的功能。这种独特的抗衰老茶不仅畅销全国十几个省,还出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现在这种茶已列入四川省级“星火计划”进一步开发。
工厂还在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大力发展横向联系,与其它茶场联营,发展茶叶基地。为了提高联营茶场的产品质量,工厂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联营茶厂发展到三省23个县230多个茶场,茶园面积达9万多亩。在科研方面,省茶叶研究所、四川农大、泸州医学院联合,研究如何提高茶叶品质,开发多种保健饮料茶。在销售方面,与五个大型茶叶专业公司、四家外贸公司联合,并在全国13个省市建立了100多个销售点。通过联合,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已发展到八大类48个花色品种,成为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集团,已改称四川省泸州茶叶公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