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5
第7版(国际)
专栏:

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
李春
今年2月10日是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50周年。不仅在诗人的祖国,世界各国无数热爱他的作品的人们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他。
描绘普希金的名画很多。这幅《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局部)算得上一幅很讲究意境、构思巧妙的独辟蹊径之作。它的特点在于:情在意中,意在画外,含蓄不尽,情景交融。虽然只画了诗人一个背影,这个萧索的背影却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秋色之中:金风乍起,黄叶飘零,云幕低垂,秋雨蒙蒙,山川空寂。普希金站在一座旧庄园的门廊前,眼前的大自然景象正是诗人心情的反映。诗人双目微闭,显得有点忧伤,面部清癯苍白;阵阵秋风吹过,单薄的外衣在飘动,诗人两手紧抱双臂,此时,他的身影好象显得更加憔悴了。这幅画描绘的历史背景是:普希金受十二月党人等进步思想影响,歌颂自由、抨击农奴制度,不满沙皇的统治。1824年7月,他遭到了官方谴责和迫害,被单独地流放到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流放的日子,寂寞孤独,但他并不绝望,仍然向往着光明与未来。画家波普科夫以生动的画笔塑造了这样一个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物。
近年来,苏联肖像画创作很重视哲理性的描绘。这件作品就是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哲理性的概括。作者维克多·波普科夫(1932—1975)毕业于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是当代苏联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画家,正在他创作旺盛年代,不幸于1975年突然逝世,享年仅43岁。这件作品是他逝世前一年创作的,曾在国内外引起普遍的好评。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