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游穆罕默德纪念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6
第8版(副刊)
专栏:

游穆罕默德纪念馆
杨羽仪
喀什的郊原是美丽的。天空澄爽得容不了半点灰尘,林木连绵、深厚、严肃。无论是白杨,是青松,是桦,是榉,都是笔直的,象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向真主祷告。
穆罕默德纪念馆的白杨特多,象带旗帜的祈祷队伍,迎候真主的降临。真主是“穆斯林”们心中的神,然而,大学者穆罕默德不是真主,他在“穆斯林”们心中却也占着崇高的位置。他是维吾尔族古代著名的学者,他的故乡在疏附县的乌帕尔镇,镇子不远处,有个阿孜木拉村,村子曲折幽深,宁静而悠远。头缠白巾的阿訇,睫毛浓黑的孩子,还有默默无声的狗……情调静极了。
纪念馆门前有一株古白杨树,已成老朽,躯干仍然挺拔,遒劲倔强,据说是穆罕默德亲手所栽。古木的根部派生出许多白杨新枝。它那倔强不屈的形象,是阿孜木拉村,是大漠,是整个“西域”最明显的特征了。
纪念馆以米黄色雕花墙壁为主调,四角门楼的宣礼塔上都有一弯新月徽标。正殿悬着穆罕默德的肖像,慈祥中蕴蓄着刚毅的脸孔,白胡冉冉低垂着,分明苍老了,分明是卧病中,孤灯孑影,昏昏黄黄的,在著书,在为人类作着不朽的贡献。
穆罕默德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公元十一世纪初,乌帕尔附近有个喀拉罕王朝。穆罕默德的爷爷被分封到法尔斯罕。爷爷的最小的王妃发动了宫廷政变,把穆罕默德的亲生父母毒死了,演出了“阴谋与爱情”的悲剧。穆罕默德的家族被毁灭了,幸得有人舍命相救,穆罕默德才瞒过密如蛛网的侦探的明搜暗查,九死一生,逃出了王朝领土。这种落难的王族后裔,历史上多是投奔武林名门,卧薪尝胆,以图雪耻,重夺主权。然而,穆罕默德是个看破红尘的人,大概是厌恶王权的争夺吧,他在各个部落中流浪着。
有人说,他是从那条“莫克山路”出走的。
有人说,他只背个小包袱,沿着叶尔羌河上游独行,住过千家毡房,吃过万家烤馕,辗转帕米尔高原,“北出瀚海”,“南触昆仑”。
他越过葱岭冰川时,几乎冻僵了,一个维族老汉把他背回毡房,温暖他那颗落泊之心。
他走过锡尔河流域,走过伊犁河谷,走过伊塞克河。他的患难之交很多,有突厥族人、土库曼人、乌古斯人、亚玛格人和柯尔克孜人。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浪迹天涯,最后到达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他的万里之行果真无目的么?其实,他在各部落中广泛收集突厥语汇,不断开发自己的智商,十年流浪,十年含辛茹苦,十年风尘仆仆。他到达巴格达后,花了数年时间,用阿拉伯文著成《突厥语词典》。他把巨著献给了阿拉伯国王,国王把这本手稿珍藏在王家图书馆。
后来,不知是因为战乱,还是别的原因,这本手稿不翼而飞了。
历史越过千年——1914年,土耳其的一个贵族夫人不知何故,拿着《突厥语词典》
(手抄本)在街上拍卖,土耳其的国王重金买下了它。经过细心研究,发现这本著作与土耳其语同是一个语系,根据手抄者手迹,断定是从穆罕默德著作手抄而成的。
在历史曲折的道路上,缓缓地矗立着一座《突厥语词典》的丰碑。一千年后,穆罕默德被世人公认为大学者,而那座乌帕尔旁的小山,被尊为“艾孜莱特毛拉木”,即维语“圣人山”。
如今,一位旷世奇才倦极了,倦极了,长眠在郁葱的小山上。
他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
纪念馆内,虽然有白色的坟墓,却因有古木、清泉,如同一座清净的公园,使瞻仰者内心无比的静穆,在静穆中得到彩色的回忆。如果一个人能为后人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比将一生消磨于争权逐利,要聪明得多,有益得多。
我回眸俯视穆罕默德亲手种植的古老白杨树,它的根部不是派生出许多新杨么?新杨边,便是一泓清泉。啊,在这里,静静流泻着滋润生命的甘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