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青年“孔乙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6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青年“孔乙己”
黄风
某夜,故友来访,于闲谈中讲了一段“今古奇观”。据他说,济公活佛驾着电波周游中国大地,从少年儿童中收了一大批高唱“南无阿弥陀佛”的徒儿之后,孔乙己老夫子也不甘寂寞,乘着光波重返故里绍兴府,先用现钱在咸亨酒店喝了两碗老酒,然后微带醉意,于门前拍照留念云云。
不用问,他所说的孔乙己“乘着光波重返故里绍兴府”,是指电视系列片《话说运河》里,反映青年游客在咸亨酒店门前拍照留念的那组镜头。对此,我是颇不以为然的。
本来,人们在游览名胜古迹时拍照留念,是一种乐趣,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张小小的照片,一来可记山川之秀美,二来可发思古之幽情,第三,还能借景抒怀,托物言志。
可是,在咸亨酒店门前拍照留念的青年人,头戴瓜皮帽,身穿破长衫,甚至脑后还伸出了一条长辫儿,一副失魂落魄、穷愁潦倒的可怜相。我反复思忖,始终也弄不清楚他们从孔乙己的身上,究竟能得到什么!如果说在咸亨酒店门前拍照,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我看只要留下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足够了,大可不必“爱屋及乌”而如此“粉墨登场”。如果说这是为了怀念孔乙己,那就更有点近乎荒唐。要知道,鲁迅先生对他的孔乙己,是“哀其不幸”而又“怒其不争”,绝没有要今天的青年去效仿这个封建考试制度的牺牲品的意思。
我并非一概反对当今时髦的“化妆拍照”,青年人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什么事都愿意试一试,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我觉得如果从培养青年人的志趣、陶冶情操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点上来说,就有一个正确引导的问题。咸亨酒店门前的照像个体户置办了孔乙己的全套“行头”,固然是“生财有道”,而我们的电视加以宣传又有多大的必要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