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她走上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2-17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王美华,一名出色的女工程师,就在她事业成功、当上模范之时,突然辞职去建一个民办研究所。于是——
她走上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
本报记者 张敏求
王美华,一个看来性格温和的女工程师,连说话都是慢条斯理,细声细气。可是,她勇敢地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冒着风险去走一条崭新的改革的路,创办了包头第一个、至今还是唯一的个体科研所——包头新材料应用设计研究所。
在包头稀土研究院,王美华是个有点名气的人物。她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从事稀土永磁的应用研究工作也已十几年,论文不止一次被国际会议选中;她在研究院曾被选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还被推选为市的“三八”红旗手。可就在1984年刚被选为模范共产党员后不久,她在办公桌上留下了一张条子:“主任,我辞职回家了。”一般人希望得到的,她都有了,为什么还要辞职,去搞什么民办研究所?一下子,风言风语就来了:“没当上官,气跑了!”“为了发财当万元户!”等等。
王美华是怎么想的?她讲了一件事。我国石油含蜡高,原油通过管道时,蜡沉积在油管壁上,堵死管道,造成停产。大庆油田找到王美华,希望协助解决防蜡问题。王美华很愿意解决些实际问题,接受了这个任务。但申请立题要有国内外依据,没有依据就不可能交付论证。哪儿去找依据?再说有了依据,就不需要再作研究了嘛。王美华就与其他同志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领导和采油一厂的合作下,她试制出三台稀土永磁油井防蜡器,试用后效果很好。
王美华多年来一直想在应用上多下些功夫,就拿稀土永磁材料来说,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每年要用几百吨,而我国这个“稀土大国”,一年却只用十几吨,差距太大了!王美华心中不安。由于科研体制上的弊病,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束缚了科研人员的手脚。加上某些知识分子间的相轻、妒忌,工作做得越多,往往招来的意见也越多。她多少年来就希望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放开手脚痛痛快快地大干一番。当改革的春风吹来时,王美华再不犹豫了。她说:“我留在原单位,既有名,又有利,群众和领导还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是,个人的名利不是我向往的。我希望为社会多作些贡献,多创造些财富,哪怕道路坎坷,内心是充实的。”
辞职后,王美华继续为大庆研制油井防蜡器,不断试验、改进。原来,管道10天到12天就要热洗一次,用防蜡器后,热洗周期增长了13倍,单井增油188吨,每口井一年多获效益2万元左右。目前,全国14个油田使用王美华制成的防蜡器500台。她还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和大庆同志一道争取油井彻底免洗。他们的课题“稀土永磁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已列入1987年国家“星火计划”。
王美华开办研究所不要国家投资,自负盈亏,课题的确立不用层层审批,看准了就干。做出样品送到使用单位试验,有什么问题立即反馈回来,联系用电报,一切都讲速度、效益,科研成果很快就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不到两年,王美华与10位同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先后开展了10项课题研究,研制成第一、二、三代抽油机井防蜡器,自喷井打捞式防蜡器,抽油杆防蜡器,以及管道输送、降粘等40余种油田用稀土永磁器件;还设计了120瓦、150瓦、200瓦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稀土永磁磁造机等。国内稀土永磁应用方面最小的这家研究所,在稀土永磁用量方面却成了最大的一家,去年一年用了一吨。研究所从成立到1986年底,创造产值200多万元。
王美华干出这些成绩,真不容易啊!辞职后,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没有房子,只好在家里干。一家4口只有一间半房子。为了科研,只得把上中学的女儿送到外地去住校。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放了家具,中间只剩下约两平方米的空间。他们每人坐一个小板凳作试验研究。就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创造了30万元的产值。
一次,王美华住在医院,准备切除肿瘤。这时大庆和大港油田恰好需要防蜡器,急于作试验。王美华白天出院和他们洽谈,晚上再回医院,一直下不了做手术的决心。进了手术室,上了麻药,她还在犹豫。最后,天平还是偏向了防蜡器,她没做手术,就出院干活了。在大庆油田考察时,右臂骨折,她不住院,也不休息,托着伤臂走了十几个地方。为了科研,王美华什么都可以不顾,至于流言蜚语、讽刺挖苦,她两年来干脆不闻不问。
王美华的工作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领导和科委的支持。理解、支持她的人越来越多。按说她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了。但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有时还不得不用大部分精力去对付外界的一些烦人事。王美华流着眼泪说:“我只希望让我安静。我要工作!”科研工作已经让她超负荷运转,没有精力再去应付各种干扰。理解她吧!让她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帮助她在改革的大道上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